本学期,研发团队根据语文书第八单元《马的天地》研发了大单元学习内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马》。
研发此内容有三大优势,一是在“马”这个题材下有极为丰富的可供挖掘与选择的学习素材。中华民族驯养马的历史极为悠久,在朝夕相处中,马得到人们的喜爱,马是“六畜”之首,十二生肖之一。传说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就是受到马身上图案的启发绘制了八卦,《易经》中也说:“乾为马。”可见马是中国重要的文化动物。中国还是最早使用车驾的国家,拥有马匹的多少象征着人们的社会地位。从先秦到明清,马都是国家最重要的战争资源。由于马与人的密切关系,带“马”的汉字、词语、成语、诗句、故事非常丰富,这些学习素材,就像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透过这些学习资料,我们会穿过时空的阻隔,回到冷兵器时代、农耕时代,马作战、马运输、马传信、马耕作......马忠诚、马勇敢、马聪明、马耐苦......可以说,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马代表了一个时代,更代表了一种昂扬向上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二是教材提供了二度开发的基础和可能。首篇课文《马》介绍了马的自然属性、马的作用、马的品质、马的象征意义等多方面内容,它犹如一根导火索,即将引爆整个单元的学习,又如剧场的幕布,随着它的缓缓拉开,马的形象将越来越鲜活越来越立体地呈现在学生眼前;第二篇课文《马诗》是一首经久流传的李贺名作,作者借马喻人,表达了渴望得到赏识为国效力的浓烈情感;第三篇课文《群英降马》选自一代武侠大师金庸名篇《射雕英雄传》,长春版教材是国内首个引入金庸作品的小学语文教材,该选段以人衬马,以马衬人,对马的描写细致,对人的刻画生动,层层推进,将故事逐步推向高潮,结尾的“那人便是郭靖”,既点明了故事主人公郭靖的武艺非凡,又留给读者巨大的想象空间;其后还有综合性学习,里面涉及马的成语、马的诗词、马的雕像、马的绘画等等,促使儿童从各个方面认识马了解马。
三是单元教学的设计与展开,契合我校提出的“有过程的归纳教学”理念。马是儿童熟悉的动物,从骑马的体验,到观赏赛场上马的表演,再到文学作品中的马,儿童认识马喜欢马,从学生对马的多元认知出发,逐步形成单元学习的框架,再由教材丰富学生对马的认知,马的形象在儿童心目中逐步丰满。
于伟校长、王廷波副校长、王语助理多次深入年组,指导四年组教师备课,10月19日——29日丁嫄媛老师首先进行了第一轮十课时的教学实践,学校领导全程听课评课,既高屋建瓴又细致入微,认为教师整理编排的学习资料丰富精当,教学组织形式科学合理,学生乐于学习,善于表达,教师善于从学生发言中捕捉教学契机,提升学习品质。同时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予以纠正,特别是对如何进行单元导读课进行了耐心的指导,指出:导读课的教学要目标明确,删繁就简,贴近实际,形成框架。从儿童的生活经验、阅读经验入手,再利用教材提供的课文丰富学生对马的认识,最后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归纳,归纳出马的自然属性、作用、品质与象征意义四方面的内容,构建出单元学习的框架。领导的指导使我们醍醐灌顶,更加明确了实施路径。
集体备课
丁嫄媛老师进行第一轮教学实践
教师积极参与听课研讨
第一轮教学实践后,我们修改完善了单元课时计划总表
导读课——形成单元学习框架
二三课时——深入学习,归纳马的自然属性
四五六课时——深入学习,归纳马的作用和品质
七八课时——深入学习,归纳马的象征意义
通过学习,马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逐步清晰丰盈。
为达成教学目标,团队教师仔细阅读了《中国传统动物文化》、电子书《白马》《罪马》,网页《秦始皇陵兵马俑》《汉武帝与汗血宝马》《昭陵六骏》《徐悲鸿》,浏览了《西汉演义》《三国演义》《隋唐演义》《射雕英雄传》《金庸评传》等文字资料,影片《白马飞飞》、奥运会马术比赛、香港赛马比赛等视频资料,中国历代名马、考古发现等图片资料,又经过反复筛选,最终补充了学生阅读材料11篇、绘画雕塑作品42件、视频5个,这些内容与教材一起,带给学生强烈的冲击与震撼。
经过本单元的学习,在学生的心目中,马不仅是自然界中的一种动物,还是人类的亲密伙伴,更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现在,马已经成为了一个中国符号,承载着五千年的中国印记!
接下来,我们将第二轮十课时的研究历程及教学情况进行动态发布,让我们共同感受历久弥新的中国马文化吧!
供稿部门:教学管理部
撰稿:丁嫄媛张振辉钱路璐
摄影:田天航
编辑:倪琳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