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衰弱通常是慢性起病,如在一次较大的生活事件发生之后,很快出现神经衰弱症状。如果起病急、心理因素明显、治疗得当,预后较好。其余的患者症状波动呈慢性迁延性病程,症状的波动往往与其精神压力与处境有关。
神经衰弱的症状复杂多样,可大致归纳如下:
01
衰弱症状
患者常感到精力不足、脑力迟钝、肢体无力、萎靡不振等,工作时间稍长即感到注意力不能集中、思考困难和工作效率显著减退。很多患者诉做事丢三落四,说话常出现口误,难于回忆刚经历过的事情。
02
兴奋症状
是指患者精神容易兴奋,主要表现为回忆和联想增多、且杂乱而控制不住,不易将注意力集中于做某一件事。
03
情绪症状
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烦恼、易激惹,烦恼的内容通常是无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矛盾,感到困难重重,自制力减弱,因而易激惹,遇事好激动,易与人争吵,易于伤感、落泪。部分患者有焦虑情绪,对所患疾病产生疑虑、担心和紧张不安,并常常感到躯体不适。
04
紧张性疼痛
常因紧张情绪不能松弛而出现,紧张性头痛最常见,患者常感到头重、头胀、头部紧压感和颈部僵硬,有的则诉说腰酸背痛、四肢肌肉疼痛等。
05
睡眠障碍
表现为入睡困难,其次是多梦、易惊醒或睡眠表浅,似乎整夜未曾入睡。还有一些患者感到入睡后醒来以后仍然困倦或未解除疲劳,有的患者表现为睡眠节律紊乱,白天强烈思睡,晚间要睡觉时感到脑子兴奋,辗转难眠。
06
其他心理生理障碍症状
通常局限于个别器官,常见腹泻、消化不良、阳痿、早泄、心慌、气短、胸闷等。
神经衰弱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至今尚无定论。一般认为,个体在易感素质的基础上,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又不能有效应对时,其精神活动的能量调节机制便受到影响,因而产生神经衰弱症状。
易得“神经衰弱”人群大致如下:
神经衰弱的高发人群。从职业特征来看,长期从事高度紧张的工作,职业心理压力和脑力劳动者容易出现神经衰弱。
从年龄生活阶段来看,处于青春期、婚姻期,或者是涉及到升学的时期,或者是在一个重要的转折期的人群,可能会出现神经衰弱。
从遗传的角度来看,如果说家庭中直系亲属有神经症患者的话,那么这一类人群他出现神经衰弱的可能性会稍微大一些。
从生长环境来看,在童年时期如果是缺乏母爱,缺乏一种安全感,经历了严重的分离,产生了严重的分离性焦虑的人群,也容易患上神经衰弱。原生家庭中如果是关系松散,缺少亲情,这类人群也可能会出现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患者的治疗是以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相结合为主要原则。另外,还要采取音乐治疗和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进行治疗,而且患者自身对疾病的认知,也有利于缓解其不适感。
“精神心理
咨询预约通道”
精神心理疾病发现后一医院进行诊疗,以免错过最佳看诊时间。
您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
1、直接发送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henjingshuairuoazl.com/sjsrtl/8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