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秋雨一场寒......
虽然秋老虎的尾巴还抓在我们手里,但转瞬即逝,秋天说到就到。每年天气变化,都会有大批心梗脑梗、乃至不少猝死患者。
究竟什么是脑梗?
脑梗,在医学上又称之为缺血性脑卒中,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而临床上,脑中风又可以分为缺血性脑卒中(脑梗塞)和出血性脑卒中(脑溢血)两种。
并且,脑梗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都非常高,已成为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一大公害。
脑梗多半是“拖”出来的!
在发生脑卒中之前,许多人会有一些“小中风”症状,因此,及时发现中风的前兆信号,对于预防中风来说至关重要。所以,身体4处发出信号,趁早就医!
1.肢体麻木
很多人都会有手指发麻的情况,尤其是老年人更为常见,但是,若是突然手指发麻,还伴有合不拢的情况,就要小心了,这很可能是短暂脑缺血发作的征兆。
2.舌根发硬
患者若是出现脑动脉供血不足时,就会感觉舌根发硬,说话不利索,含糊不清,出现语言障碍,这多是影响了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所致。
且还会表现为喝水容易呛水、吃饭容易呛着、易咬到舌头等等,这时,一定要谨慎,医院检查。
3、面部瘫痪
由于脑中风是发生在脑血管处的病变,所以,当病变累及到了神经时,就会导致人体出现面瘫等症状,这时就会表现出睡觉单侧流口水,吹不成口哨等表现。
甚至还会有短暂性黑蒙,看不见东西,数秒钟或数分钟即可恢复,有的人还会伴有恶心、呕吐、头晕、意识障碍等等。
4、哈欠连天
在临床医学中,大约80%的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前5~10天内,出现频繁打哈欠或想睡觉的情况,这可能是脑梗死即将到来的信号。
预防脑梗,对症下“灸”
秋季是艾灸的好时节,在秋季艾灸可谓是“雪中送炭”。因为秋季天气转凉,秋风瑟瑟,人体内的阳气也是内敛及下降的趋势,对于脑梗患者提前科学地进行艾灸保健可以达到温通经脉、调和气血的目的。
穴区推荐
1.百会穴区
对百会穴区施灸可预防头昏头痛、失眠、阳气不足、神经衰弱等疾病。坚持一段时间的温灸,有醒脑明目,保健长寿的功效。此外,对各种头寒、脑梗和中风的后遗症也有很好的效果。
2.中脘穴区
脾胃和顺就会在消化食物的时候为身体带来正气,支援身体其他部位的运转,所以,经常艾灸中脘穴区可以起到脾胃和谐,为消化助力。带动全身的机能运作。
预防脑梗,牢记“十窍门”
1.吃土豆
每个星期平均吃5到6个土豆,可以使脑卒中的发病率降低60%。其奥妙在于土豆中富含钾。钾能够稳定人的情绪,避免精神紧张,保护脑血管免于破裂。香蕉、桃、杏等水果含钾也相对丰富。
2.喝牛奶
常喝牛奶能够保护脑血管,因此是中老年人必不可少的防病饮食。
3.服用鱼肝油
鱼肝油富含特殊脂肪酸,可以对抗血小板凝聚,降低血液粘稠度,对于预防脑血栓有着明显效果。不过,在服用鱼肝油之前,人们必须遵医嘱。
4.多吃含镁的食物
镁可以有效抵抗某种矿物质钙,防止细胞膜上的钙流入细胞内,从而维持脑细胞内矿物质的平衡,起到保护大脑的作用。豆类、玉米、小麦、苹果、西红柿、海带以及多种绿色蔬菜都富含镁。
5.多喝绿茶
导致脑卒中的病理因素之一是体内产生了有害的活性酶,有害活性酶的克星是具有抗氧化性能的物质,如维生素E等。但是长期服用维生素E也会产生一定弊端,多喝绿茶可以有效替代。
6.慎用药物
不少药物可能会改变血管正常的紧张度和血液的流动状况,导致药物性脑卒中的发生。人们在使用降压药、镇静药、止痛药、利尿药前必须遵医嘱。
7.锻炼右脑
人的大脑中,左半脑血管发达,右半脑血管少,且相对脆弱。因此,在相同因素刺激下,右半脑更容易发生脑出血。所以,经常使用左手,多听纯音乐,从而良性的刺激右脑,对于预防脑出血有一定好处。
8.醒来养神三分钟
临床发现,不少脑梗是在夜间或清晨从睡眠中醒来一刹那发生的。特别是从卧位变为坐位时,更容易出现危险。因此,醒来后,要养神三分钟,再起床,给血管充分的适应时间。
9.平衡情绪
情绪激动、感情大起大落,容易让血压升高,内分泌紊乱,导致脑卒中。所以,一颗平常心最宝贵。
10.预防感冒
感冒可让患者产生更多的纤维蛋白,提高血液凝固性,导致血栓形成。所以,感冒堪称脑卒中的导火索,必须预防。
寒则凝,凝则淤,天气转冷,容易出现血瘀,尤其中老年人,一定要做好防范措施,及时预防脑梗的发生,平平安安,度过一个“暖”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