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龙庆贺,祈龙消灾,在这个特殊时期人们多少会将更多情感寄托在节日的蕴意上。即将到来的“龙抬头”素来有新春之始,鸿运当头之意,自古以来人们亦将龙抬头时节作为一个祈福纳祥转运的日子。龙抬头,农历二月二,又称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其说辞最早可追溯到古老的天文学。从时间上看,农历二月已进入仲春季节,春雷乍动、雨水增多、气温回升,万物生机盎然,加之农历二月二又是土地神诞辰“社日节”,两相合计,龙抬头便成为中国古代农耕文化中深具意义的节日载体。但凡与祭祀相关的日子,免不了一众源远流长的习俗。二月二这天,我国民间有剃龙头、敬文昌神、起龙船、引田龙、放龙灯、使耕牛、熏虫等习俗。其中剃头的说法流传最广,一来是借龙抬头的吉时,既保佑孩童健康成长,出人头地,也有从头开始,辞旧迎新之意。二来结合由清朝流传的正月不剃头思旧的传统,到了二月伊始,自然可以清洁理发。再者,如今这吃货当道的年代,任何习俗节日又怎能离得开一口好吃食?为了纳吉,“龙抬头”这天的食物也大多与“龙”相关,像是被称为“龙须”的面条,形状恰似“龙耳”的饺子,表皮与“龙鳞”相仿的春饼,就连令人垂涎三尺的猪头肉也美其名曰“食龙头”,一切均取自与龙有关的象征与寓意。山东临沂人的二月二记忆,源于一大早的哗哗作响的炒糖豆,以花生、黄豆、玉米等作物为原料,用糖炒制香甜可口,是农家餐桌上必备的零嘴,也为了祈求今年五谷丰登,有个好收成。老北京的习俗或许还要更讲究些,龙抬头当天家家户户喜欢购买传统小吃“驴打滚”,黄豆粉面裹豆沙馅儿的驴打滚外形圆润,有“财源滚滚”的吉祥含义。此外春饼也是不可少的,名曰“咬春”。古时,吃春饼讲究到盒子铺去叫“苏盘”(又称盒子菜)。吃春饼时,全家老小围坐一席,将烙好的春饼放在蒸锅里,随吃随拿,为的是吃个热乎劲儿。若在二月二当天吃春饼,还有把出嫁的姑娘接回家吃春饼的说法。西安的饽饽馍、磁州的乞巧饭、石家庄的萝卜饼、福建地区的打牙祭……共同构成了龙抬头时节的美食地图,也令这节日氛围愈发浓厚。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henjingshuairuoazl.com/sjsrtt/11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