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神经衰弱症状及治疗 > 神经衰弱头疼 > 正文 > 正文

6月份神经领域重要研究成果盘点丨梅斯医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10/13 18:18:04
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5824583.html
导语:小M为您精选神经领域最新研究热点。

神经科,主要诊治脑血管疾病(脑梗塞、脑出血)、偏头痛、脑部炎症性疾病(脑炎、脑膜炎)、脊髓炎、癫痫(抽搐)、帕金森、癫痫、脑瘫、共济失调、扭转痉挛、孤独症、老年性痴呆、神经系统变性病、代谢病和遗传病、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病、周围神经病(四肢麻木、无力)以及重症肌无力等神经疾病,采用CT、脑电图、TCD(经颅多普勒超声)及血流变学检查等检测手段,此外还诊治神经衰弱、失眠等功能性疾患。

白驹过隙,时间过得好快,不经意间6月份已接近尾声,本月神经科又有哪些重要研究成果呢?小编带你一起来梳理一下!

NEJM:急性脑损伤患者脑活动与指令反应

DOI:10./NEJMoa

在临床上无反应的患者,脑电图学(EEG)可以检测到大脑对口头运动指令的反应。在脑损伤后的头几天,运动行为和大脑活动之间的分离和其对预后的意义还没有得到很好的理解。

急性脑损伤并且对口头命令无反应的患者参与研究。通过脑电图记录检测大脑激活,并观察命令响应。定义12个月时格拉斯哥评分(GOS-E)为1到8,级别越高表明结果越好。

例无反应的患者中有16例(15%)在伤后4天,脑电图(EEG)检测到脑活动。16例患者中有8例(50%)和88例无脑活动患者(26%)中有23例(26%)的病情得到改善,上述患者在出院前对指令有响应。

在12个月时,16例脑激活患者中有7例(44%)和84例(14%)无脑激活者中有12例(14%)GOS-E水平在4或更高水平,表明患者在8小时内具有独立功能的能力(优势比4.6)。

研究发现,15%的急性脑损伤患者对运动指令缺乏行为反应,这是脑活动与指令反应间存在分离的证据。

NEJM:口服BTK抑制剂治疗多发性硬化

DOI:10./NEJMoa

Brutton酪氨酸激酶(BTK)调节与多发性硬化发病机制有关的B细胞和髓细胞的功能。Evobutinib是一种选择性口服BTK抑制剂,在体外和体内可抑制B细胞活化。

在这项双盲、随机、II期试验中,复发性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分为五组:分别接受安慰剂、evobrutinib(剂量为25mg一天一次、75mg一天一次或75mg一天两次)或富马酸二甲酯(DMF)治疗。主要终点是在第12周、第16周、第20周和第24周T1加权磁共振成像中钆增强病变总数(累计)。关键的次要终点包括年化复发率和扩大残疾状况量表(EDSS)变化。

共例患者参与研究。12-24周内,安慰剂组平均增强病变数为3.85,evobrutinib25mg组为4.06,evobrutinib75mg每日一次组为1.69,evobrutinib75mg每日两次组为1.15,DMF组为4.78。与安慰剂组相比,evobrutinib25mg组(p=0.32)、evobrutinib75mg每日一次(p=0.)和evobrutinib75mg每日两次(p=0.06)组,经基线调整后,总病变数比率分别为1.45、0.30和0.44。安慰剂组24周未调整的年化复发率为0.37,Evobrutinib25mg组为0.57,Evobrutinib75mg每日一次组为0.13,Evobrutinib75mg每日两次组为0.08,DMF组为0.20,组间EDSS评分变化不显著。Evobrutinib组肝转氨酶值升高明显。

研究认为,复发性多发性硬化症患者每日服用一次75毫克Evobrutinib,可显著减少钆增强病变明数目,但不同疗法年化复发率或残疾进展均无显著性差异。

JAMA: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卒中风险研究

DOI:10./jama..

降低术后卒中对于提高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安全性十分重要,近日研究人员评估了在美国使用TAVR后30天内发生脑卒中的趋势,考察中风与30天死亡率,以及药物治疗与30天脑卒中风险的关系。

医院接受股动脉和非股动脉TAVR治疗的名患者参与研究。研究的主要终点为30天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卒中发生率。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和倾向评分匹配,评估了卒中与30天死亡率、抗血栓治疗与出院后30天卒中的相关性。

名患者,平均年龄83岁,名妇女[47.1%],名患者(83.9%)接受经股动脉入路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30天的术后随访数据评估。在第30天,总计发生例(2.3%)任何类型的中风患者和例(0.4%)短暂性脑缺血。

在研究期间,所有患者和大股动脉通路亚组的30天卒中率均稳定,无增加或减少趋势。30天内脑卒中患者中,例(48.9%)发生在TAVR后第1天内,例(68.4%)发生在TAVR后3天内。中风的发生与30天死亡率的显著增加有关:名中风患者中名(16.7%)死亡,而名没有中风的患者中名(3.7%)死亡(HR=6.1)。

倾向评分匹配后,30天卒中风险与出院时是否接受双重抗血小板治疗(HR=1.04)无关,也与非股动脉队列患者是否接受或未接受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无关(HR=1.02)。

同样,30天卒中风险与股组患者是否在出院时接受口服抗凝治疗(HR=1.03)无关,也与非股组患者是否口服抗凝治疗(HR=0.93)无关。

综上所述,这项研究认为,近年来全美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30天的卒中率仍保持稳定。

JAMA:粉样蛋白(A)、tau蛋白(T)和神经变性生物标志物与记忆下降

DOI:10./jama..

目前,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生物标记包括淀粉样蛋白(A)、tau蛋白(T)和神经变性生物标志物(N)。

近日研究人员考察了60岁或60岁以上无痴呆的人群中AT(N)生物标志物谱与记忆力下降之间的关系。

例老年参与者,参与者接受临床评价和淀粉样蛋白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A)、TAUPET(T)和磁共振成像(MRI)皮质厚度(N)测量,结果包括A、T或N都可以是异常(+)或正常(?),总计8个亚组。研究的主要结局是15个月为间隔纵向复合记忆评分。

平均随访4.8年,44%为女性(/)。年龄范围从A?T?(N)?组的67岁到A+T+(N)+组的83岁。在受试者中,92%(/)认知功能未受损,但A+T+(N)+组轻度认知功能受损的比例最大(30%)。与其他5个AT(N)组相比,A+T+(N)+、A+T+(N)?和A+T?(N)+组的记忆下降最快。对于85岁的APOEε4非携带者,3个最快下降组的记忆下降率z评分分别为每年-0.13、-0.10及-0.10。

研究认为,对于基线无痴呆的老年人中,淀粉样PET、tauPET和MRI皮质厚度综合应用在预测记忆衰退方面极具统计学意义。

NEJM:临床mNGS测序可用于诊断脑膜炎和脑炎

DOI:10./NEJMoa

对脑脊液(CSF)进行宏基因组新一代测序(metagenomicnext-generationsequencing,mNGS)具有在单次测试中鉴定多种病原体的潜力。

在一项为期1年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中,研究人员研究了对CSF进行mNGS测序在住院患者中诊断传染性脑膜炎和脑炎的有用性。对mNGS测序检测病原体的所有阳性测试结果都通过正交实验室测试加以验证。通过与临床微生物测序委员会的电话会议和调查,获得医生的反馈。临床疗效采用回顾性图表分析。

研究人员在8家医院招募了名儿童和成人患者。患者病情严重:48.5%的患者入住重症监护室,所有研究患者的30天死亡率为11.3%。在57名患者(27.9%)中共诊断出58例神经系统感染。

在这58例感染中,mNGS医院的临床测定中未被鉴定出的13例(22%)。在剩余的45例感染(78%)中,mNGS测序在19例中同时进行了诊断。在mNGS测序未被鉴定的26例感染中,11例仅通过血清学测试确诊,7例通过除CSF之外的组织样本确诊,8例为由于CSF中的病原体滴度低而被mNGS测序诊断为阴性。仅由mNGS测序作出的13例感染中,8例具有可能的临床效果,7例可用于指导治疗。

终上所述,常规微生物测试通常不足以检测所有神经侵袭性病原体。在这项研究中,对来自脑膜炎或脑炎患者获得的CSF进行mNGS测序改善对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并在某些情况下提供了可操作的信息。

JAMANeurol:脑脊液神经丝轻蛋白与神经系统疾病诊断

DOI:10./jamaneurol..

与健康对照组(HC)相比,许多神经疾病患者脑脊液(CSF)中的神经丝轻蛋白(NfL)含量升高,NfL是神经轴突损伤的生物标志物。近日研究人员就年龄、性别和临床诊断与NfL的关系进行了考察。

本次研究为系统综述及荟萃分析研究,考察-16年间相关数据,通过腰椎CSF测量的NFL水平,研究的主要终点为cNfL水平与年龄、性别和临床诊断的关系。

收集了19名个体的数据(平均年龄,59.7岁,54.1%女性),总计35种诊断结果,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疾病(n=)、痴呆和痴呆前期(n=)、帕金森病(n=)和HC(n=)。

在大多数研究的神经疾病中,cNfL与HC相比升高。在认知受损的HIV阳性个体(iHIV)、肌萎缩性侧索硬化、前颞叶痴呆(FTD)和Huntington疾病中观察到最高水平。

在33.3%的诊断中,包括HC、多发性硬化症、阿尔茨海默病(AD)和帕金森病(PD),男性的cNfL高于女性。在HC和大多数神经系统疾病中,cNfL随年龄增长而增加。cNfL在大多数临床上相似的诊断中重叠,除了FTD和iHIV和PD。

研究发现,cNfL作为神经轴索损伤的生物标志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EurHeartJ:无卒中房颤患者的痴呆风险

DOI:10./eurheartj/ehz

房颤(AF)通常被认为是痴呆的危险因素,尽管纵向研究评估AF与痴呆之间的关联已得出不一致的结果。

近日,心血管领域权威杂志EurHeartJ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该研究旨在通过纵向、社区和无卒中老年人群确定房颤对痴呆发病风险的影响。

2年至年,研究人员通过韩国国家健康保险服务-高级队列中的名年龄≥60岁的痴呆和无卒中参与者评估了事件性AF与痴呆事件发生之间得的关系。

在随访期为人次每年(0.64%/年)的35名参与者中观察到事件AF。在观察期间,事件AF组和倾向评分匹配的无AF组的痴呆发病率分别为4.1和2.7/人每年。

调整后,即使在卒中评估(1.27,95%CI为1.18-1.37)后,罹患痴呆的风险显著增加,风险比(HR)为1.52[95%置信区间(CI)为1.43-1.63]。事件AF增加了阿尔茨海默氏症(HR为1.31,95%CI为1.20-1.43)和血管性痴呆(HR为2.11,95%CI为1.85-2.41)的风险。在AF患者中,口服抗凝剂使用与痴呆发展的预防作用相关(HR为0.61,95%CI为0.54-0.68),并且CHA2DS2-VASc评分的增加与痴呆的高风险相关。

由此可见,AF与痴呆风险增加有关,与老年人群的卒中无关。口服抗凝剂的使用与痴呆的发生率降低有关。

BMJ:加巴喷丁、普瑞巴林与神经精神系统障碍

DOI:10./bmj.l

近日研究人员考察了加巴喷汀类药物与协调障碍(头部、身体伤害或道路交通事故)、精神健康(自杀行为、非故意用药过量)和犯罪等不良事件的关系。

本次研究为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在瑞典进行,名患者在-年使用了普瑞巴林或加巴喷丁,主要结果是自杀行为、非故意过量服药、头部/身体伤害、道路交通事故和犯罪,以及因暴力犯罪被捕。

在研究期间,26(5.2%)名参与者因自杀行为接受治疗或死于自杀,(8.9%)名参与者出现过量服药,(6.3%)名参与者出现道路交通事故或犯罪,(36.7%)名参与者出现头部或身体受伤,7(4.1%)名参与者因暴力犯罪被捕。

在个体分析中,加巴喷丁治疗导致自杀行为和自杀死亡(年龄调整后的危险比为1.26)、药物过量(1.24)、头部/身体伤害(1.22)和道路交通事故和犯罪(1.13)风险增加。单独检查药物时,普瑞巴林与所有结果的危险性增加相关,而加巴喷丁的相关性不显著。当按年龄分层时,15-24岁人群风险增加最为显著。

研究认为,服用加巴喷丁类药物与自杀行为、服药过量、头部/身体伤害、道路交通事故和犯罪的风险增加有关。与加巴喷丁相比,普瑞巴林的危险性更高。

JAMANeurol:早发性多发性硬化患者认知下降速度增加

DOI:10./jamaneurol..

多发性硬化(MS)认知障碍可能导致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下降。近日研究人员就对青少年多发性硬化(POMS)患者的长期认知进行了调查。

研究人员考察了截止年4月,瑞典64个神经科诊所,总计包含名18-55岁患者信息,通过考察符号数字模式测验(SDMT)分数评估患者认知状态,比较18岁以前发病人群(POMS)与18岁以后发病人群(AOMS)的认知能力差异。

在人中,女性人(70.4%),有复发病史者人(97.6%)。大多数参与者在随访期间接受了疾病修饰疗法(DMT,98.8%)。POMS组基线年龄中位数为25.6岁,AOMS组为38.3岁。共分析了个SDMT评分。

经性别、年龄、病程、SDMTs总数、SDMT形式、DMT剂量的调整后,POMS患者的β评分显著低于AOMS患者(β系数-3.59)。POMS患者的SDMT评分下降快于AOMS患者(β系数-0.30)。POMS组的认知障碍发生率也显著升高(OR:1.44)。

研究发现,青少年多发性硬化患者成年后的认知下降速率高于成年患者,需进一步了解早发性多发性硬化症对认知结果影响的机制。

BMJ:替卡格雷对轻度中风或短暂性缺血血小板反应性的影响

DOI:10./bmj.l2

近日研究人员考察了替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轻度中风或短暂性缺血发作患者90天血小板反应性和卒中复发风险的影响。

本次研究为II期临床研究,总计例急性轻中风或短暂性缺血性发作患者参与研究。在症状出现24小时内,以阿司匹林(前21天每天毫克)为基础,使用替卡格雷(毫克首剂,之后每天90毫克)或氯吡格雷(毫克首剂,之后每天75毫克)。

研究的主要结局是90天时血小板反应性高的患者比例。血小板高反应性定义为P2Y12反应单位大于,次要结果为遗传变异影响氯吡格雷代谢患者在90天时血小板反应性高,以及在90天、6个月和1年时任何中风(缺血性或出血)复发。

90天时,替卡格雷/阿司匹林组例患者中35例(12.5%)和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组例患者中86例(29.7%)出现高血小板反应性(风险比0.40),携带CYP2C19功能缺失等位基因的患者为10.8%对35.4%(0.31)。替卡格雷/阿司匹林组例患者中有21例(6.3%)中风,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组例患者中有30例(8.8%)中风(风险比0.70)。

与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组相比,替卡格雷/阿司匹林组大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患者90天的卒中复发率较低(6.0%vs13.1%;风险比0.45)。替卡格雷/阿司匹林组和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组大出血或小出血发生率无差异(4.8%vs3.5%)。

研究认为,与使用氯吡格雷加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相比,使用替卡格雷加阿司匹林治疗的轻度中风或短暂性缺血发作患者血小板反应性高的比例较低,尤其是携带CYP2C19功能丧失等位基因的患者。

来源:梅斯医学

▼80%专业医生都在用梅斯医学APP▼改善医疗质量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henjingshuairuoazl.com/sjsrtt/50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神经衰弱症状及治疗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