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BBC纪录片《与虎相伴》片段
“藏医有一个秘方,如果患有严重的忧郁症,可以去看活生生的老虎或者老虎的像。”
宗萨仁波切
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其发病率高.症状复杂多样,常常表现为持久的抑郁状态,并伴有行为和思维改变的一种情感性的精神障碍。抑郁症主要表现为:心情低落、思维迟缓、兴趣减退、注意力下降、失眠、食欲不振、身体疲倦、性欲降低等一些精神和身体的双重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也被形象地称作“心灵感冒”,此病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它不仅给患者家庭带来严重的精神压力及经济负担,而且给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和经济负担。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加,情感冲击加大,造成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
藏医对抑郁症的认识
在藏医学理论中,人体内存在着三大因素:即、龙(气)、赤巴(胆)、培根(涎);七大物质基础,即饮食精微、血、肉、脂肪、骨、骨髓、精;三种排泄物,即大便、小便、汗液;龙、赤巴、培根三大因素支配着七大物质基础的运动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三者保持相互协调,维持着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活动。而若当内外因素发生变化引起平衡失调,便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抑郁症,即是一种由于三因及七大物质的相对平衡关系遭到破坏,「龙」渗于心脏,阻碍白脉传导所致的疾病。
藏医认为,心与精神情志的关系最为密切,藏医学把心比喻为”皇帝”,如一国之君,正襟危坐的居于一身正中,是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总指挥,是脏腑之主,而七大要素之精华也主要贮藏于其中,与人体大脑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藏医学经典《四部医典》记载,心和脑主要以黑白脉互相连接。黑脉为血管的总称,白脉具有神经系统的部分内容,包括脑和脊髓,其起源为脑,像彩带一样从脑出发延伸到心,连接着心与脑。当居于心的「恰不其龙」因悲伤、过虑等导致心主神明的三因失去平衡,生理功能发生异常,便会影响白脉的传导功能,临床上出现可见性记忆力减退,思维迟钝,意识模糊等培根异常的症状,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相致。
名词解析:恰不其龙(遍行龙):依存于心脏,运行于全身各处,主持表情和运动。
藏医对抑郁症的治疗
由于「龙」功能紊乱为抑郁症发病的主要原因,而抑郁症的病位在心。因此,抑郁症的治疗以抑制「龙」,调理三因,宁心安神,促进白脉传导为主要治疗原则。在具体治疗时坚持藏医用药特色,并配合藏医艾炙疗法、针剌疗法等特色治疗方法。
01
药物治疗
藏药在治疗抑郁症方面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能通过调节机体三因,脏腑功能的同时改善抑郁情绪,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由于人的精神、意志、思维活动由心所支配,因此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治疗,藏医往往以宁心安神,促进白脉传导的思路入手,从根本上改善抑郁症的心境低落、思维迟缓等精神情志的异常。
常用的药物有:西藏「甘露牌」七十味珍珠丸、沉香丸系列、二十五味珊瑚丸、如意珍宝胶囊等,通过患者的具体情况辨证配伍用药。
02
起居行为
在饮食方面,多摄入新鲜蔬菜,以及绵羊肉、牛奶、骨汤等富于营养、柔软而易消化之饮食;起居方面,居室要幽静和冷暖适度,衣着须适度的厚薄;精神上,避免任何强烈的刺激,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应有充分的休息和睡眠,保持心情舒畅与乐观状态。
03
辅助治疗
在服用藏药的同时可配合藏医特色外治疗法,如藏医艾炙法、秀巴疗法、煳尔美疗法及藏药浴法,均对抑郁症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而根据诸多藏医学文献记载,禅定可对抑郁症有极佳的帮助,患者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可通过修炼达到疗愈的良果。
煳尔美疗法
藏医煳尔美疗法是依照病情进行独特的藏医辩证施治,精密、合理的用药配方及特殊的操作工艺手法,施术于人体相应穴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藏医根据经络走向和龙穴位处对应热熨,经皮吸收,压制龙偏盛,调节血液循环,平衡三因,达到内病外治的效果。
龙偏盛造成的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体质虚弱、头晕耳鸣,心悸、心慌、产后体质削弱,敏感易兴奋体质者等所引起的睡眠障碍。此外还可用于治疗腰间盘突出,强直性脊柱炎,腰肌劳损、健忘症、抑郁症等疾病。
藏药浴疗法
藏药浴作为藏医最经典的“内病外治”方法,充分利用了青藏高原纯天然、无污染道地药材优势,通过将患者全身或部分肢体浸泡于药物煮熬的水汁中,在水的热能和药物的药力作用下,打开人体的毛孔、让药物迅速进入人体,通过微循环和经络、气血循环吸收进体内,内达脏腑,排出六淫邪气(风、寒、暑、湿、燥、火),协调五脏六腑的功能,迅速直达病所,实现“吐故纳新、排除毒素”的核心作用,达到治病目的。
调节脏腑平衡、改善亚健康、除痹、除风湿、敛黄水、消肿止痛、舒经活血。
扫描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henjingshuairuoazl.com/sjsrtt/8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