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致真
旅游是件愉快的事情,但有时也会遇到一些烦恼。
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西安是周、秦、汉、唐等十三朝古都,文物古迹十分珍贵、丰富,如今也是中西部地区最大的现代化都市,城市面貌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今年夏天到西安旅游,游览了兵马俑、华清池、乾陵、法门寺、大雁塔、大唐芙蓉园等景点,还参观了世界园艺博览会。总的来说收获很大,也很愉快。但是也遇到一些令人烦恼的事情,反映出当前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年7月29日早晨八点多钟到达西安火车站,为了下一站行程顺利,出站台后我们立即到售票大厅去排队买8月8日西安至敦煌的卧铺票。因为规定可以预售十天的车票,而我们买的正是今天刚拿出来预售的后十天的票,心想在始发站售票大厅肯定能买到。不料排到窗口一问,无论软卧、硬卧、上铺、下铺一张都没有。当时一头雾水,傻眼了!怎么会这样?以为自己说错或人家听错了,再问一遍,售票员不耐烦地嚷道:“都没有!”
住进宾馆后问总台服务员附近有没有车票预售点,就是买一张站票到时候也得走呀。服务员给了我一个电话号码,让打这个电话问问。电话打通后对方很客气,告诉我哪天的票都能买到,只是每张票要加收五十元钱。几个小时后一名男子就把我要的上、中、下三张卧铺票送到了宾馆房间。拿到票后我不知道是喜还是怒,在西安有这么“好”的服务,何必到售票大厅惹闲气?可是他们怎能狂妄到这种程度,竟然也不留几张票在售票窗口装装门面,也好堵堵别人的嘴呀!你想如果没有铁路部门的内鬼接应,何须当局费力宣传那些“治理”捣票的措施!
我们冒雨参加旅行社的散客团去东线旅游,想看看举世闻名的秦始皇兵马俑和华清池。我二十多年前曾来过这里,那时兵马俑一号坑刚开放没几年,游人不多,展厅和门前小广场朴实无华,在展厅门前下车就能直接到里面参观,十分方便。到华清池和兵谏亭参观也是路线便捷、主景突出。就象读一篇主题清晰、层次分明的好文章,十分畅快。没想到现在旅游事业发展了,却让我们吃了不少苦头。
从停车场出来,导游把我们带上了俪山顶。雨中爬山里的石阶,一步一滑,衣服全让雨水打湿了。沿途也没有什么景点,气喘嘘嘘地爬到山顶,导游指给我们看山下临潼的市容和华清池园林。然后就急急忙忙催我们下山赶往兵谏亭。俪山脚下有座石亭,亭后石壁上有个山洞。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时蒋介石连夜从华清池五间厅跑上山躲到这里,被张学良的警卫营捉住。那个石亭过去叫“捉蒋亭”,现在改为“兵谏亭“了。石亭和山洞四周挤满了游人,连拍张照片的位置都找不到。这里离停车场其实非常近,顶多只需走三、五分钟。而我们在风雨中用了一个半小时在俪山顶上绕圈子,却一无所获。我们被带进一幢叫作“秦陵地宫”的二层楼内,据介绍这里依据文献记载、考古发现和民间传说,模拟出了秦始皇陵的“历史全貌”。室内光线幽暗、气氛阴森、过道狭窄、楼梯陡直、游人拥挤、声音嘈杂。棺椁、人物、珍宝、建筑模型上的灯链闪烁着诡异的微光。这种环境下摩肩接踵的人流摸索前行,安全实在堪忧。黑暗中如果发生点什么意外,游客们根本无法撤离,非发生踩踏事件不可。况且从技术和文物保护的需要等方面考虑,政府管理部门已决定短期内不会发掘秦陵,地宫内部的千古之迷不为世人所知也是一种魅力。为多收几张门票钱而伪造史迹,误导游人,这种旅游资源“开发”实在是不可取。从“地宫”出来已是中午,导游把我们带进了一家农家乐饭庄。饭店墙上有一大幅红色广告,上面是一个由“宝盖”、“立刀”、“走之”等十二个部首组成的怪字,还有十句描述这个字写法的顺口溜。导游告诉我们这个字念“biáng”,指的是“西安八大怪”中“面条象裤带”的面条,中午我们就吃这种“biángbiáng面”。
把大家的兴致钩起来后,每人面前摆上了一碗面条,黑黑的颜色,两指多宽,还真有点象长长的裤腰带。吃起来很硬,味道也不好。碗里除了几片菜叶,别无他物。吃完后我们三个人竟被收走了元的饭钱。粗算起来售价竟是成本的十倍,未免也太黑了吧!这根串起无数黑手的利益链条肯定要比黑黑的“biángbiáng面”还要长呢。折腾了一上午还没进入此行兵马俑和华清池两个主景区,就象一部戏演出过半主角还没登场,心里真别扭。挨过“biángbiáng面”宰后,终于要进兵马俑博物馆了。停车场对面是一尊高大的秦始皇花岗岩雕像。峨冠博带、扙剑挥手、气宇轩昂、傲视苍穹,历代伟人造像都是这种形象吗?原以为雕像后面就是兵马俑博物馆了,没想到竟是一个偌大的购物广场。有商铺,有地摊,有假冒的蓝田玉,有粗糙的武士俑,还有各地旅游景点随处可见的手工艺品。有的小贩纠缠着游客强行推销,有的商铺高音喇叭肆意嚎叫。我们左突右拐,用了二十来分钟,走了大约一公里,才到了博物馆门前。这时已经累得筋疲力尽,兴趣索然了。当地政府不惜拿出近万公顷的耕地,建这么大一个商业广场,其用心可谓良苦。祖先给留下这么大一笔财富,利益也得大伙儿共沾吧。再说现在还有哪个景区没变成商业街的?游客们还是忍了吧。到法门寺参观更让人感到不解和不快。距西安市区公里的法门寺有多年历史,因供奉释迦牟尼佛指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唐代佛教鼎盛的二百年间先后有八位皇帝迎送供养佛指舍利,虽朝野轰动、声势浩大也只建了四级木塔。明万历年间重建了高47米的八棱十三级砖塔。年宝塔半边倒塌,年重修宝塔时在地宫中发现了佛指舍利和多件珍贵文物。年正式开放并举办了佛指舍利瞻礼法会。原寺占地不过余亩。我们这次看到的场景可大不一样了。当地政府为创建超越时代、建立永恒的“世界佛都”和“旅游圣地”,设立“法门寺文化景区建设有限公司”,总体规划9平方公里的土地,比占地5.28平方公里的上海世博园还要大得多。一期工程投资25亿元人民币,据导游说三期工程完成后总投资需53亿元。规划设计是由台湾著名设计大师李祖原主持的,他是台湾大楼(目前世界排名第二高楼)和上海世博园台湾馆的设计师。全区分为山门广场、佛光大道、合十舍利塔三大部分,总体风格是中西合璧的现代仿唐建筑,用金碧辉煌、气势恢宏来形容也不为过。
山门广场占地15万平方米,四座高大、宏伟的的门楼及两侧回廊围合而成。广场内有两个净水池,水池两边排列着莲花、狮子、大象的雕塑。穿过广场是一条米长、米宽的佛光大道。大道上排列着十尊金光闪闪的菩萨雕像和经幢,还有讲述佛祖事迹和佛教传播历程的群雕。大道两侧规划建设规模宏大的佛剧院、佛学院、悟佛园、禅修村、博物馆等建筑群。而原法门寺禅院则局促地屈居于大道东北一隅,不伦不类,极不协调。走过“成佛之路”的佛光大道是可容纳十万人的朝圣广场。广场中央雄踞着合十舍利塔,塔高米,相当于五十层楼房那么高,造型如同合十双手,中间镂空部分是一座传统形式的唐塔。这座造型独特的塔是园区的主体建筑。我看了之后,也感到壮丽、雄伟,但随即想到的是“为什么要这么奢华”?占地面积9平方公里,其中要占用多少耕地。50多亿元资金,能干多少民生工程。关中地区本不富裕,即使再有钱又何苦这么折腾!一截印度传来的佛指,在唐朝折腾了二百多年,引发了全国性的宗教狂热。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不顾个人安危,写下了《谏迎佛骨表》,向唐宪宗进言:“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语虽偏激,却也是有感而发。公元年唐僖宗把佛指舍利和几千件珍宝封入塔下地宫,使其从世间绝迹,省却多少靡费和纷扰,也不失为明智之举。没想到0多年后重见天日,作为珍贵文物看待也就罢了,何必衍生这些佞佛之举。
我在山门广场看到十多个剪平头穿黑袍的人正起劲地向游客兜售佛像、莲灯之类的东西,难道他们是法门寺的僧人吗?信奉“四大皆空、六根清静”的佛门弟子不去礼佛念经,却热衷于敛财的俗务,实在令人费解。我拿起相机把他们的“买卖”拍了下来,不料其中一人凶巴巴地追过来立逼我把照片删掉。我说这里是旅游景点,又没有“谢绝拍照”的牌子,为什么不能拍?他仍然不依不饶地纠缠着我不放。这些假和尚大概是怕被曝光吧?我在其他地方也看到一些真和尚过着奢靡生活的情景。一部分人信仰宗教本无可厚非,但是由当地政府斥巨资来打造“超越时代、建立永恒”的“世界佛都”,就有点令人匪夷所思了。曾在感业寺削发为尼的武则天大力推动佛教鼎盛发展,尤其是开凿龙门石窟使佛像雕塑达到高峰。当天我在乾陵看到她的“无字碑”,不禁哑然失笑。看来她没敢把自己度僧、造寺、塑像、写经的“政绩”刻于碑上,是怕比不得一千多年后创建“世界佛教朝圣中心”的衮衮诸公了。五十多亿元资金啊,可以建两三百所“希望小学”了。用来建这样一个“政绩工程”,尽管也能给当地旅游经济发展带来一点利益,看了之后却总不免叫人产生烦恼。但愿以后的旅途中少一些烦恼。
想看更多内容,请你
长按下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henjingshuairuoazl.com/sjsrys/4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