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防止盗墓,工匠们做了大量暗藏在墓道中的弓箭,并在箭头抹有剧毒,只要有人试图进入,箭矢连发就能起到射杀盗墓者的目的(《史记?秦始皇本记》中:令匠做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秦始皇陵墓中的弓弩机关可谓是一绝,杀伤力几乎不亚于子弹了。这个可不是危言耸听,汉代距离秦朝并没有很长时间,司马迁的著作也是经得起推敲考察的经典史料之作,因此这必定是十分可信的。另外,史实记载,秦朝当年统一六国的时候,秦弩可谓是让诸国闻风丧胆的先进武器了。机关重重,杀机四伏的骊山陵,确实能让一般的盗墓贼望陵兴叹,却步不前。
二、水银之河《史记?秦始皇本记》载,始皇陵墓中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水银是一种有剧毒的液态金属,具有杀菌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净化地宫环境,一方面若有盗墓者进入地宫,由于墓穴里没有空气的流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水银会释放出汞蒸气,这种弥漫在地宫中的汞蒸气是一种剧毒,可以让盗墓者有去无回。三、流沙之阵除此之外,流沙也是让人避之不及的机关了。只要有人敢闯进来,就会被这些火烤后的流沙吞没。更加让人心惊的是,考古学家曾在很多陵墓中发现过类似的流沙防盗,并且曾在这一点流沙之中发现过人骨,由此可见这样的流沙可怕之处绝不是危言耸听。四、真空无氧《汉旧仪》一书曾记载公元前年,即秦始皇50岁生日时,丞相李斯向秦始皇禀报:他共率领72万人,修建骊山皇陵,地基已经挖的十分深了——“凿之不入,烧之不燃,叩之空空,如下无状”开凿的时候,只听见空旷的回声,就好像到了地底一样。连灯火都已经无法点燃,由此可见,秦始皇的陵墓挖的之深,已经到了氧气稀薄的地步,可想而知,盗墓者进入后,也会因为缺氧,最终窒息而死。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虽然历朝历代都对秦始皇陵采取了保护措施,但帝陵中的财宝实在太诱人。秦子婴元年项羽领兵杀入关中,他将秦始皇陵墓的地面建筑全部破坏,并领人挖掘了陵墓。赤眉军也曾盗掘过秦始皇陵,据载,他们将发掘出的葬具、铜椁等熔化,造成了兵器。五代时的温韬也曾大规模地盗掘秦始皇陵。民国初年,军阀混战,刘镇华主政陕西期间,指挥“镇嵩军”盗挖过骊山陵。孙连仲,也曾领兵在秦陵上以“挖战壕”为掩护盗陵。不管是大张旗鼓的“明盗”,还是多如牛毛的小贼,他们虽然对秦始皇陵墓频伸黑手,但始皇陵饱经摧残,却依旧固若金汤。除了秦始皇陵墓“深、毒,有箭矢流沙、没有空气”等保护措施之外,其实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据《汉旧仪》载,其实秦始皇真正的陵墓并不在这座骊山陵,秦始皇死前下令“(在骊山陵)再旁行三百丈乃至”以骊山陵为圆心,真正陵墓还曾经横向平行,向某一个方向挖出了一公里,但这个真陵墓究竟在哪个方向,已无法考证。如此可见,秦始皇确实很有心机,为了死后能够千秋安稳,不被盗墓贼打扰,他舍弃主墓,在骊山陵旁行三百丈另辟新墓,用主墓中的金银财宝吸引盗墓贼进入,以重重机关给盗贼者设下了一个巨大的死亡陷阱,而他自己则在旁边的新墓中安眠……点在看,分享给更多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