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记者梁飞燕)举世瞩目的秦始皇帝陵又有重大发现了。12月30日,记者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获悉,自年开始,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历时九年,对秦陵外城西侧的陵区展开详细的考古调查与勘探工作,取得了不少收获。考古工作者在陵园外城西侧发现一处高等级贵族陪葬墓区,墓葬多采用壕沟及自然河流合围,形成相对独立的墓园,墓主与秦始皇关系密切。这一发现,填补了秦代高等级贵族墓葬考古的空白。秦陵西侧发现独一无二、规模最大的带壕沟墓葬遗存考古工作者在陵园外城西侧发现古代墓葬20多座,灰坑座,陶窑4座,古河床4条。新发现墓葬陪葬坑14座。其中有9座大型墓葬,东侧4座为中字形大墓,靠近秦始皇帝陵;西侧5座为甲字形大墓,距秦陵稍远。东西排为一列,整齐有序。同时,在最西侧一组三座甲字形墓葬四周发现一圈完整壕沟,壕沟南北长约、东西宽约米,呈“目”字形。修筑整齐、规则,是目前秦陵地区发现的独一无二、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带壕沟的墓葬遗存。从位置上来看,这批墓葬东西一字排列,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是经过人为有意规划、布置而成,其时代应为同一时期。最东侧的一座中字形墓葬东距秦陵外城仅多米。说明墓主人与秦始皇的关系非常密切,疑是秦始皇帝陵园西侧一组大型陪葬墓,当时初步认为时代约在战国晚—汉。为了明确秦陵西侧这一批墓葬的内涵、性质与年代,摸清楚这批墓葬与秦始皇帝陵的关系,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于年申请国家文物局同意,对其中一号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位于秦始皇帝陵园外城西侧约米的陵西一号大墓,南距原临马公路约米。大墓平面呈“中”字形,北墓道北端已经被破坏;南北墓道两侧有三个长方形陪葬坑;在墓葬南侧、西侧有不连续的壕沟遗存。墓葬南墓道出土4匹残马骨及1副犬类动物遗迹、木车车舆及车辕朽迹各一处;遗物有青铜车舆装饰件、盖弓帽及马缰绳饰件;北墓道东侧有车马陪葬坑。经过发掘,考古工作者发现,陵西一号大墓的东侧为自然河床,西侧与南侧是人为开挖的壕沟,将墓葬包围在内,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独立墓园。墓室中心部分塌陷严重,通过分析夯土层可以确认该墓葬封土不低于7米。墓室底部面积约平方米,有二层台,高3.8米。原墓室墓底铺木炭,上垫龙骨,龙骨上铺地板,地板上置放棺椁,上再铺厚度不少于40厘米的木炭。墓葬内发现5个盗洞,其中3个进入墓室。棺椁位于墓室正中偏南,四周环绕回廊,外侧为边箱,放置大量陶器、铜器、玉器及少量金银器、铁器等。墓室东侧边箱:放置大量陶器与铜器。陶器破损严重,可见器形有茧形壶等。铜器有:鼎、钫、豆、匙、盘、甑、釜,器壁较薄,保存较差。南侧边箱:放置铜器等金属器物。主要有半两钱币、铜编钟、金带钩、金骆驼、金属俑,以及铜弩机、铁甲、铁剑、玉剑璏、剑珌等。另有少量漆器残迹。西侧边箱被盗,余少量铜器及漆器残迹。器形有铜鉴、铜洗、铜灯。此外,西侧回廊北端分布玉器,数量较多。有玉圭、玉壁、磬。陵西一号墓出土目前国内所见最早单体金骆驼通过考古勘探与发掘,考古工作者初步确定这批墓葬与秦始皇陵有密切关系,明确了陵西一号墓的时代和性质,对这批墓葬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根据墓葬所处位置、墓葬形制及出土物来看,可以推定陵西一号大墓的时代在秦统一之后,属于秦代墓葬。秦始皇陵陵西的这批墓葬应该属于秦始皇帝陵园有规划的一处高等级贵族陪葬墓区,墓葬多采用壕沟及自然河流合围,形成相对独立的墓园,墓主与秦始皇关系密切。陵西一号大墓是目前发现秦代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完好的大型墓葬,填补了秦代高等级贵族墓葬考古的空白,是秦始皇帝陵考古的又一重大收获。墓中出土的金骆驼是目前国内所见最早的单体金骆驼。这些出土器物不仅为汉代丝绸之路开通以前,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秦代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材料。秦始皇陵陵西墓葬的考古勘探与发掘,有助于对秦代高等级贵族的丧葬制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为秦始皇陵乃至中国古代陵墓规划和陵墓制度研究提供了新资料,为中国古代陵墓制度在秦汉时期的发展演变提供了关键性依据,是中国古代国家制度从血缘政治转向地缘政治、从封国走向帝国的考古资料证明。(本文图片由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提供)责编丨庞阿倩审核丨赵梓希吴汉兴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henjingshuairuoazl.com/yzsjsr/4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