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神经衰弱症状及治疗 > 严重神经衰弱 > 正文 > 正文

当心ldquo饮食综合征rdquo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6/24 16:18:39
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现代人的饮食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讲自然、讲情调、讲时尚、讲精细、讲味道、讲鲜嫩是现代人的饮食生活基调。然而,正是因为这些,人们正受到饮食综合征的威胁。美味综合征近年来,特别是节假日期间,在医院门诊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怪病,病人眩晕无力、眼球突出、下肢抖动、肢体麻木,有的甚至还心慌意乱,病情危急。可就是查不出原因。经问诊,这些病多发生在饮食美味佳肴之后。原来这种病状就是一种鲜为人知的美味综合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讲究饮食的精细、烹调和美味。逢年过节,好友欢聚一堂,共进丰盛的菜肴,鸡鸭鱼肉海鲜等美味自然是饭桌上少不了的食物,于是美味综合征也就屡见不鲜了。鸡鸭鱼肉虽能使人大饱口福,然而吃得太多,对身体却是有害的。最先发现并命名“美味综合征”的是美国内科医生赫曼?考察克。20世纪90年代初,他提出了此综合征的病因及起源。他认为,在鸡鸭鱼肉等鲜味食品中,含有大量的麸酸钠,麸酸钠是味精的主要成分,因而可大大刺激味觉。然而,过量的麸酸钠在体内分解为谷氨酸和酷氨酸,酷氨酸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随血液到达脑组织,就可干扰大脑细胞的正常活动,使脑神经生理功能受到抑制进而出现一系列症状。若一次摄入的麸酸钠达5克时,即可出现轻度反应,摄入10克以上时,可以现重度症状。美味综合征的预防很简单:对味精和含谷氨酸钠较多的鸡鸭鱼肉等美味食品,一次不宜吃得过多;烹调时味精不要放得太多;多吃点绿叶蔬菜,饭后吃些水果或喝些茶水以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将有害物质尽快排出。醉茶综合征新茶上市,有些人为图一个鲜,争相尝新,殊不知许多人饮用新茶后会出现体温升高、头晕失眠、脑涨眼花、四肢无力、胃痛腹胀、便秘等一系列症状,专家们称此为醉茶综合征。因为新茶中的咖啡因、活性生物碱以及多种芳香物质含量较高,它们易使人的神经系统兴奋,对神经衰弱,心脑血管病人十分不利。另外,新茶中未经氧化的多酚类物质含量也很高,醛醇类物质含量也较多,这些物质对胃肠黏膜都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胃肠功能较差的人,特别是慢性胃肠道炎病人喝新茶易引起脘腹疼痛、胀满、便秘、口燥咽干等不适症状。预防该症的方法是:购回新茶后不可马上饮用,更不能多饮,最好是先将其贮放一段时间。待茶中的多酚类、醛类、醇类物质发挥或氧化掉一部分,咖啡因、生物碱或芳香物质的活性降低后,饮用起来才会比较安全,才更有益于健康。夜餐综合征随着都市夜生活的兴起,请客吃饭现象增多,“夜餐综合征”正向人们悄然袭来,其主要表现是,夜餐量不断增加,进餐时间拉长以致出现失眠、早餐不思进食、身体逐渐发胖等症状。久而久之会导致许多疾病。一般来说,正常人的进餐数量及进餐的时间都是相对稳定的,而“夜餐综合征”患者的饮食打破了生物钟规律。特别是在餐厅酒楼吃饭,一次进餐量过多,不仅容易引起患者发胖,而且会带来各种病症的隐患。其原因是,人体的许多功能受神经的支配,胃肠的功能也不例外,由于白天交感神经活动的优势,故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较弱。而夜间胰岛素分泌较多,即使是同等量的进食,夜餐者消化较完全,合成中性脂肪较多,故容易发胖且易引起消化及心血管疾病。因此,晚间饮食以“粗茶淡饭”为好,暴饮暴食、美酒佳肴和浓茶,对都市人的养生保健并非有利。特色小吃综合征现在我国许多城市的餐馆和饭店里,有些地方特色小吃如“生拌虾肉”、“生拌猪肉”、西南地区的“生片火锅”、云南的“过桥米线”、福建的“沙茶面”等等已经成了宴席上的“佳肴”,在许多城市餐馆里亦常常可见。这些特色小吃都是将生的猪肉片在热汤中稍烫后,蘸以作料或拌着米粉面条食用。食入生拌虾肉、猪肉和未熟的涮牛肉、涮猪肉均会感染囊尾蚴而患绦虫病。绦虫寄生在小肠里,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症状。绦虫病(尤其是猪绦虫病)须及时治疗,否则猪绦虫孕育中的虫卵可孵化出六钩蚴,后者随血流到全身各器官导致猪囊尾蚴病。猪囊尾蚴病较猪绦虫病严重得多,可致患者失明、癫痫甚至死亡。因此吃肉一定要吃安全肉,一定要安全吃。旅游腹泻综合征人们现在越来越会处理工作和休闲的关系了。在双休日或节假日,人们总是三五结群出外旅游,去呼吸一下大自然的新鲜空气,舒展一下绷紧的神经,这是十分惬意的。然而由蓝氏辋第鞭毛虫(简称贾第虫)引起的腹泻在旅游者中发病率较高,故称之为“旅游腹泻综合征”。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henjingshuairuoazl.com/yzsjsr/75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神经衰弱症状及治疗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