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神经衰弱症状及治疗 > 严重神经衰弱 > 正文 > 正文

精神疾病的中医治疗思路及导引功法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7/6 17:05:51

I导读:中医乃身心医学,精神类疾病与身体气机有关,可以调气机从而调情志

一、中医辨证

这里主要讲狂证(附:癫证)、痫证、神经官能症、癔症(梦游)

1.狂证(附:癫证)

古人有“狂证易疗,癫证难医”的说法,验之,在临床上实际也确实是如此,盖“狂证多实,癫证多虚”故也。

中医对癫狂的认识和近代医学相近。癫者心情忧郁,动作缓慢,说话声音低沉,喋喋不休,重复淹滞,呆痴无伦,很少暴烈行动。狂证类似近代谓之精神分裂症,妄想、幻觉、情绪冲动、打人骂人、登高弃衣、悲伤狂笑、放荡不羁。

狂证的病因,古人认为是血瘀、气滞、痰凝蒙蔽,有用下法而愈者,有用吐法而愈者。我的经验中,凡可吐下者,一般预后良好,尤其是新得病的患者,可得速治。一般适证选桃核承气汤、大柴胡汤加减,合桂枝茯苓丸。

有一种似狂不狂,似癫不癫的病情者,殊不好治,要有耐心,适证调理得法,亦间有愈者。曾以苓桂术甘汤加朱砂、龙骨、牡蛎;大柴胡汤加龙骨、牡蛎;桂枝去芍药汤加龙骨、牡蛎试之有效,盖取“怪病当问水”也。

附例:某妇女,精神病愈后,卧床不起,仿血府逐瘀汤,以桂枝茯苓丸加麝香涮服,愈。

2.痫证

总的来讲不若狂证好治,但其中证实者亦较易。有用大柴胡汤加桂枝茯苓丸的机会;也有用五苓散合桂枝茯苓丸的机会,属痰饮瘀血者宜之。

军人某的一个小孩子,病痫,与大柴胡汤加桂枝茯苓丸取效,此属瘀血者。又某,小便不正常,一犯病则小便不禁,用五苓散愈。

3.神经官能症

现代称神经官能症者,证情复杂怪异多变,形形色色不一而足,此处只就治验所及略述几例,实不能一一论及。

(1)无故悲泣,不思饮食,心觉堵闷者,此多属柴胡证。也有用甘缓药的机会,例如甘麦大枣汤,此并非特效方,但有一定的作用;治验中也有用甘草泻心汤的机会。总之要选适证之方。

曾治一例,并非由外因所感而悲伤,就是自己控制不住(明知道无故,但憋不住),要唱就唱,要笑就笑,如凭依状,因遍查无其他证候反应,没能奏效。

(2)自觉咽中有脔肉,咳之不出,吐之不下,精神失常,发作时辄昏晕得不得了,甚至癫仆。其实此乃自觉之物而非实有之物,乃神经症状的歇斯底里球(梅核气),以半夏厚朴汤加石膏乃治。

(3)失眠(神经衰弱):失眠证有虚实之分,与血分、水饮有关。虚证,盗汗,宜酸枣仁汤合当归芍药散,好用。若不像酸枣仁汤证那么虚者,用安神定志之法,与当归芍药散加石菖蒲、远志、生龙骨、生牡蛎、柏子仁类,多可收效。不是虚证不宜收敛。

有因停湿、胃有水饮而失眠者,宜苓桂术甘汤加龙骨、牡蛎,即所谓“胃不和则寐不安”者是也;若胃水不多而燥,可去白术加酸枣仁(炒)。

(4)梅尼埃病:眩晕为主,不能稍动,甚者天旋地转,恶心呕吐。若恶心眩晕,不得张目,无热者,此水之所乘,宜吴茱萸汤;若停湿停水,小便不利者,宜泽泻汤与苓桂术甘汤合方;若耳鸣,起则头眩,筋惕肉者,宜苓桂术甘汤加减。

(5)癔症(夜游症),屡愈于甘草泻心汤。

最后附带谈一下,据小柴胡汤四大主症之一“嘿嘿不欲饮食”观之,深悟柴胡剂有作用于神经病,对脑系有益,“嘿嘿”者,神经病也。又,茯苓、桂枝同用,对神经不定态的症状辄有效,宜注意之。

二、导引功法

一、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是一种功能性疾病,常以中枢神经性活动过度紧张或为用脑过多,引起中枢神经活动机能障碍,使致产生神经衰弱。其症状多见失眠、多梦、心悸、烦躁、健忘、头昏脑胀、注意力不集中、精神不振等,还常伴有食欲不振,四肢发冷,性欲减退或妇女月经不规则或闭经。

1、肝郁化火型

主要症状:此型病人情绪不稳、烦躁、易激怒、失眠、多梦、头痛眩晕、面红目赤、口苦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

练功配伍:练六字诀一遍,加练呵六次、嘘十八次、嘻六次,吐字出声。

2、肝郁脾虚型

主要症状:病人情绪低落、烦闷、失眠多疑、眩晕、食欲不振、便溏、腹胀、月经不调、舌苔腻、脉弦细。

练功配伍:练六字诀一遍,加练嘘十八次、呵六次出声,呼十八次不出声。

3、心脾两虚型

主要症状:病人精神不振、多思多虑、失眠、多梦易醒、心悸乏力、健忘胆怯、舌质淡、舌边有齿痕、脉沈细微。

练功配伍:练六字诀一遍,加练嘘六次出声,呵十八次、呼十八次不出声。

4、肝肾阴虚型

主要症状:病人情绪不稳、烦躁易怒、健忘多梦、心悸耳鸣、腰酸腿软、舌红苔少、脉沈细。

练功配伍:练六字诀一遍,加练呬六次、吹十八次不出声以补肝肾,嘘六次出声以清肝。

5、脾肾阳虚型

主要症状:病人精神委靡、倦怠少动、多卧少眠、形寒畏冷、纳差腹泻、性欲减退、舌质淡白、舌体胖大、脉沈迟弱。

练功配伍:练六字诀一遍,加练呵六次、呼十八次、吹十八次、嘻六次,不出声。

如上所述,凡脏器虚弱者练功应不出声以补之,凡有外邪风、寒、暑、湿、燥、火者练功应出声以泻。其他疾病类推,皆不再一一指出。

二、嗜睡

1、湿热郁塞证

主要症状:多睡兼有面红目赤,头晕眩,脑胀痛,急躁易怒,脉弦数。

练功配伍:练六字诀一遍,加练呼十八次、嘘六次、呵六次。

2、脾胃气虚证

主要症状:多眠或食后困倦,神疲,食少乏力,懒言易汗,畏寒肢冷。

练功配伍:练六字诀一遍,加练呬六次、呼十八次、嘻六次。

三、眩晕

1、肝阳上亢型

主要症状:头目眩晕,耳鸣,失眠多梦,面时潮红,急躁易怒,或手足震颤,舌红苔黄,脉弦数,

练功配伍:练六字诀一遍,加练呵六次、嘘十八次、吹六次。

2、痰浊中阻型

主要症状:头沉重如裹,且形伴多痰,少食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

练功配伍:练六字诀一遍,加练呬六次、呼十八次。

3、肾虚型

主要症状:眩晕久作而不甚,用脑过度则加重,腰膝酸软,面色白,短气乏力等证的,多是肾虚、气血两虚。

练功配伍:练六字诀一遍,加练呬六次、吹十八次、呵六次。

四、头痛

头痛是常见病之一,引起头疼的原因很多,但不外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外感头痛,多由感受外来之邪所引起,以风寒、风热、湿邪三种为常见。风寒之邪伤于络脉,营血失和则头痛作。风热之邪易于化火,邪火热毒侵扰清空,气血逆乱则发头痛。风湿之邪易蒙清阳,浊阴不降而头脑胀痛。更有邪火热毒上冲于脑也会头痛;内伤头痛以肝、脾、肾三脏病变为多。

1、风寒型

主要症状:头痛多发于风寒侵袭之后,头痛剧烈,为紧束感,或痛连项背,恶风寒,口不渴,常喜裹头,苔薄白,脉浮或紧。

练功配伍:祛风散寒,练六字诀一遍,加练嘘十八次、吹六次、呬六次。

2、风热型

主要症状:重者头痛剧烈,痛胀如裂,面红目赤,恶风发热,口渴欲饮,尿黄便干。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练功配伍:祛风清热。练六字诀一遍,加练呵六次、嘘十八次。

3、风湿型

主要症状: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脘闷纳呆,不思饮食,小便不利,大便溏薄,苔白腻,脉濡。

练功配伍:祛风胜湿。练六字诀一遍,加练嘘十八次、呼十八次。

4、肝阳型

头痛眩晕,心烦易怒,常因精神紧张而诱发。睡眠不安,口干口苦,面红面赤,耳鸣便秘,舌质红,苔少或薄黄,脉弦有力。

练功配伍:平肝潜阳。练六字诀一遍,加练呵六次、嘘十八次、吹六次。

5、气虚型

主要症状:头痛绵绵,时发时止,遇劳加剧,倦怠乏力,时有眩晕,畏寒少气。口淡乏味,胃纳不佳。苔薄白,脉大无力。

练功配伍:益气升阳。练六字诀一遍,加练呬十八次、吹六次、嘻六次。

6、血虚型

主要症状:头痛绵绵,头昏眼花,午后较甚,神疲乏力,心悸易惊,面色少华。舌淡,脉细弱。

练功配伍:补养阴血。练六字诀一遍,加练呵六次、呼六次、吹六次、嘘六次。

7、痰浊型

主要症状:头痛昏重,胸脘满闷,呕恶痰涎,纳食呆滞,身体困重,苔白腻,脉滑。

练功配伍:化痰祛湿。练六字诀一遍,加练呬六次、呼十八次。

8、血瘀型

主要症状:头痛缠绵,势如锥刺,痛有定处,反复发作,经久难愈,或有外伤史。妇女月经色褐有块。舌质暗或有瘀斑,脉弦涩。

练功配伍:活血化瘀。练六字诀一遍,加练嘘十八次、嘻六次,妇女月经色褐有块加练吹六次。

9、肾虚型

主要症状:头胀痛,头痛且空,眩晕耳鸣,健忘遗精,腰痠困痛,肢软乏力。舌红,脉沉细无力。

练功配伍:滋阴补肾。练六字诀一遍,加练呬六次、吹十八次、呵六次。

五、健忘

健忘是指记忆力差、遇事易忘的症状。多因心脾亏损,年老精气不足,或瘀痰阻痹等所致。健忘可分为器质性健忘和功能性健忘两大类,器质性健忘,是由于大脑皮层记忆神经出了毛病,包括脑肿瘤、脑外伤、脑炎等,造成记忆力减退或丧失,应先考虑治疗这些疾病;功能性健忘又分如下几种:

1、心脾气血两虚型

主要症状:记忆力减退,或健忘前事,精神疲倦,食少腹胀,心悸不寐,舌淡,脉弱。

练功配伍:补脾益气、补血养心。先练六字诀一遍,再练嘘六次、呵十八次、呼十八次、呬六次。

2、阴虚火旺型

主要症状:健忘,多梦,心烦不寐,五心烦热,午后潮热,盗汗,男子遗精,女子梦交,舌红瘦小,少苔,脉细数。

练功配伍:滋阴降火、补益心肾。先练六字诀一遍,再练呬六次、吹十二次、呵十二次。

3、肾精不足型

主要症状:健忘,精神萎靡,腰酸乏力,甚则滑精早泄,舌淡,脉沉细无力。

练功配伍:补肾填精。先练六字诀一遍,再练呵六次、

中医

古琴

瑜珈

静心

辛樸中醫學堂

琴禅武医

为每个家庭培养

“家庭首席健康官”

懂中医、用中医

储备中医常识

防患过度医疗

护航家人健康

辛樸小助手

相关阅读:

辛丑二之气,热症易发季——五运六气分析及养生预防

《经典中医启蒙》连载03第二章神魂志意魄古人的心与今人的脑

一味中药,上养肺,中养脾,下养肾,太厉害了,你一定要知道!

谈血府逐瘀汤和少腹逐瘀汤

各种“牙痛”方

《黄帝内经》说尽了人所有疾病的来源

I版权声明

o本文摘自《胡希恕医论医案集粹》,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段治钧,冯世纶,廖立行主编。编辑/王超。

o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henjingshuairuoazl.com/yzsjsr/7607.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神经衰弱症状及治疗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