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中国每年有近万人死于脑梗塞,且每年呈上升趋势。
脑梗塞,也可以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脑缺血引起的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部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严重时,可能会引起偏瘫、四肢瘫痪、甚至死亡。
在临床上,脑梗也被称为缺血性中风,具有高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的特征。
血管堵塞并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这通常与各种不良习惯和一些基本疾病有关。
脑梗多半是"拖"出来的!
脑血管堵塞已成为一种常见的中年疾病。
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内垃圾将逐渐增加,容易在血管壁形成稳定的"斑块"。当这些"斑块"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会阻塞血管并威胁生命!
一般来说,当血管堵塞小于70%时,人体通常没有感觉或出现轻微症状;当堵塞超过70%时,这时血管已经堵塞严重,症状相对明显。
血管的"生长周期":
0-12岁:血管非常健康,没有沉积物。
12-30岁之间:血管中沉积物开始出现,胆固醇脂肪增加,要注意锻炼和饮食。
30-50岁之间:动脉粥样硬化会慢慢出现,主要原因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不良。
50岁以后:血管堵塞"爆发期",易诱发心肌梗塞,脑梗塞,肺栓塞等。
提醒:这三种行为"加速"血管堵塞,及时改正!
1,吸烟
吸烟是中风的危险因素,特别是作为脑梗塞的独立危险因素。
烟草中含有40多种有害成分,不仅损害血管内皮,还会减少血管中的携氧量,增加血液粘度,促进血小板聚集,并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吸烟是一种令人上瘾的事情。一旦你无法控制它,就很难戒掉。
2,熬夜
熬夜已成为现代人生活的"常态"。
偶尔熬夜一两次,对身体无关紧要,但经常熬夜,会使睡眠减少,免疫力降低,记忆力下降,同时打破健康的生物钟,诱发神经衰弱。
经常熬夜对血管也会有一定的损伤,这会导致血管病变或血管痉挛,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如常在新闻中的听到过的过劳死。
3,久坐
久坐不动或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很容易减缓血液循环,血液变粘;同时,很长一段时间,容易导致身体相应的血管受到压迫,从而减少血液流动。
当猛地站立或改变姿势时,容易导致血管"斑块"脱落,顺着血液流向全身,引发血管堵塞,尤其是下肢静脉血管。
一旦头部出现4个症状,趁早查下脑CT!
1,突发剧烈头痛
当突然出现头痛,或头痛的性质、位置、分布等发生变化时,都应该注意,特别是患有脑血管病家族史的人,尽早检查您的医生,以免发生意外。
2,频繁打哈欠、瞌睡
除了过度劳累,如果在一段时间内频繁打哈欠,感到疲倦,无论如何睡觉,都睡不醒,这可能是由于血管供氧、供血不足造成的。
临床上,约80%的脑梗塞患者在发病前5至10天会出现这种现象。
3,眼前发黑
突然出现眼前发黑,或突发性失明,通常会在几秒钟或几分钟后恢复,一般不会留下后遗症。
常会有患者伴有恶心,呕吐,头晕,意识障碍等。此时,医院,警惕中风的发生。
4,嘴歪眼斜
嘴歪眼斜,是典型的面瘫症状之一,当出现脸部一侧不听使唤,可能是脑部血管发生了堵塞,导致面部肌肉异常的情况。
还有人伴有不自觉的流口水,最好照下镜子,摸一摸,脸部一侧是否麻木。
保护血管,预防脑梗,做好4件事:
第一件事:少盐
俗话说"病从口入",预防血管疾病,调整饮食习惯、结构很重要。
建议在烹饪的过程中尽量使用限盐勺,控制好盐的摄入量,有助于调节血压。
限盐勺可以清楚地了解一天内盐的大致含量,这有利于控制盐的摄入量,有助于调节血压。
过量摄入盐分,易促进血压升高,血管痉挛,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高血压,冠心病,中风。
建议正常成人每天食用不超过6克的盐,其中包括除食盐外的"隐形盐"。
第二件事:喝好
山果泡水
槲皮素是人体非常紧缺的微量元素,研究发现,当人体长期缺乏此微量元素后,就会大大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
槲皮素在身体中的作用繁多,当它进入身体后,可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减少毛细血管脆性、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从而达到稳定血压、降低血液黏稠度等作用。
目前在所有的水果当中,红秋莓含量最高,高达60%以上,喝水时泡上3-5颗就可以满足身体的需求。
第三件事:排便顺畅
保证每天排便顺利,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很多人,尤其是中老年人,饱受便秘的困扰。这类人在排便时,最好不要太用力,不然一用力屏气,容易使脑部血管压力过高,诱发脑血管疾病发生。
排便时,对手脚比较灵活的中老年人,最好选择蹲姿,利于粪便排出。
此外,日常还可用手揉腹小肚子,促进肠道蠕动,利于粪便排出。
第四件事:动动腿
若想血管健康,每天锻炼身体不能少。运动可以促进体内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促进血管内废物的排出,增强血管弹性。
运动还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肺活量,有助于控制体重。
运动时,最好选择有氧运动每天至少30分钟,这样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