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神经衰弱症状及治疗 > 神经衰弱测试 > 正文 > 正文

秦俑馆开放40周年,有位教授说兵马俑是外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10/31 14:33:19
文章转载自:夹馍星球ID:jiamoxingqiu

年的春天,正值小麦生长时节,一场大旱袭击了关中平原。

陕西临潼县西杨村,决定挖井取水。为了避免占据农田,地点选在了村头一片野地,碎石密布,荒草丛生,多代无人耕种。

复员军人杨志发和几个壮劳力,带着家伙忙活起来。当挖到两米多的时候,他一镢头下去,碰到了硬东西,掏出来一个疙瘩。

看起来像是装东西的瓮,等把外面的土去掉,几个人吓了一跳:

有鼻有眼,分明是个人头。

大家以为碰到鬼了,不吉利,几下给砸碎了。村民也议论纷纷,说他们惹上了“麻达”,普通话意思是,麻烦。

这事被公社驻村的一个干部听到,到底是有点文化的人,觉得可能是文物,就报告给上级。不久,一支考古队进了村,开始挖掘。

一番勘察研究后,认定它们是秦始皇的手办,不,陪葬品。

此时,距离他去世,已过去了年。

坑越挖越大,光是第一个坑就有平方米大,排列着多个真人大小的陶制兵佣。后面还不知道有多少。

事情受到国家重视,时任副总理李先念做出批示,要采取措施,妥善保护。聂荣臻元帅听说这么大规模的兵马俑,只是用简易的棚子遮盖时,提议建个博物馆。

年10月1日,“秦兵马俑博物馆”正式建成开放。到今年国庆节,正好是40周年。

一时间,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蜂拥而至。祖祖辈辈靠黄土吃饭的西杨村人,也发了财。过年时,有人贴出来一副对联:

翻身不忘共产党,致富全靠秦始皇。横批,感谢老杨。

兵马俑的发现,给陕西旅游经济带来了巨大贡献,同时也成为民族文明伟大的标示,让今天的人拥有了文化自信。

它还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但这种说法只流传于大陆,并没有定论。究竟谁是“老八”,竞争很激烈,泰姬陵和吴哥窟也在争。

就连兵马俑的亲兄弟长城,也是对手。

不过,就在这几年,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院长段清波,提出了一个观点:

兵马俑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有可能是外国人设计的。

之所以有此想法,因为秦兵马俑的造型和规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几乎是横空出世,让人感到很奇怪。

秦代之前,人和动物并不是艺术要表达的主体,没有独立存在的形态。那时流行的青铜器,都是些祭祀用的器物,比如鼎,人总是被刻在底部或耳部,是一个小配角。

偏偏在秦始皇时,突然有了和真实一样大小的兵马俑,其复杂程度,与当时的社会是不匹配的。并且造型写实,也与中国的写意理念不符合。

而同一时期,希腊的雕塑艺术已经非常发达,特征就是身材比例和肌肉质感接近人体,面部表情生动形象。

这么一对比,浮想就开始联翩了:兵马俑会不会也受到外国人的影响?

现在主流的学术观点认为,中西方交流的起点是西汉张骞通西域,如果兵马俑的设计灵感真来自西方,将会把这个时间节点提前大约四百年。

对于段教授的观点,可以举个例子来理解:

由于某种不可抗的原因,富士康中国工厂被埋在了地下。经过几千年历史的变迁后,被后代人发现,认为自己的祖先真聪明,能制造出如此精密的东西。

殊不知,中国只是制造,产品的设计是美国。

尽管乍听之下,观点让人难以接受,但段清波可不是随口乱语,而是根据考古发现进行的推论。

因为,在到大学任教前,他担任了10年的兵马俑考古队队长。

他到底发现了什么?

段清波是山西运城市芮城县人,离兵马俑所在地陕西临潼,也就公里路程。

兵马俑被发现的那一年,他刚好10岁,并没有被这个消息惊动。但随着逐渐长大,他对历史和文物产生了兴趣。

年,17岁的他高中毕业后,考上了西北大学考古系。这是中国考古专业最强的三家之一,另外两个是北京大学和吉林大学。

在兵马俑的挖掘研究上,西北大学考古专业的师生,就贡献了重要力量。

学考古,需要大量的时间练习基本功,一般本科读完后,都要继续进修,否则也干不了这行。段清波就在学校呆了七年,本硕连读,之后被分配到陕西考古研究所。

工作了十年,积累了足够经验,年,他被调去担任秦陵考古队的队长。

对考古人来说,相当于程序员进入了阿里腾讯,因为秦始皇陵的规模和知名度,是其他考古项目不可比的。

就在入职的第二年,考古队有了一个重大发现,发掘出了20多件百戏俑。

正是这些俑,让段清波开始有了新的思考。

所谓百戏,就是民间的耍杂技。他们与其他兵马俑的全副武装不同,除了腰间系了一条短裙外,上身和下肢都是裸露的。

尽管挺着肚子,像个中年油腻男,但是和希腊雕塑一样,有身体的肌肉线条。这种风格,在中华文化传统中从未所见。

就像段清波所说:“其躯干、骨骼和肌肉等的表现手法和精确的肢体比例,显示出艺术家对人体解剖学的精确掌握......对人体动力学的熟练掌握。”

会不会是有人将地中海区域的希腊艺术和技术,带到了中国?

光有百戏俑这一个发现,当然是没有说服力的。年,考古队又在秦陵里发现了一个埋葬修陵人的乱葬坑,里面是具人骨。

经过对白骨进行DNA检测,发现有一具属于欧亚西部的人种。重复检测时,又发现19具白骨的DNA比较混杂,与当代中国人的DNA序列明显不同。

这让段清波更加相信,有一批外国人到达中土,参与了秦始皇陵的设计制造。

此外,在秦陵的封土下,还有一处夯土高台。夯念hāng,就是用重东西将土砸严实,相当于古代的混凝土。

这个高台上窄下宽,每一面都有九级台阶通往台顶。

那时的中国,还没有如此多台阶的高台。倒是在两河流域,因为缺少石头、木料,习惯用土坯筑高台,用于祭祀和观测星象。

早于秦始皇三百多年的波斯帝国的居鲁士陵墓,就有类似形状。

年时,考古队还在秦陵7号陪葬坑,出土了46件彩绘的水禽青铜器。在对其进行修复保护时,又发现了一些异常的情况。

当时中国的青铜器,是铜、锡、铅三元合金,但是这组青铜器却是铜、锡二元合金,并且还用了铜焊、榫卯等工艺,在中国没有出现过。

而这些技术,在公元前五世纪的埃及、希腊和罗马等地中海地区,已广泛运用。

除了墓中发现的这些东西,还有一些秦国文化特征,也与当时的中国相差甚远。

比如,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多次东巡,一路上留下了不少石刻,宣扬自己的治国理念。在这之前,中国人就没有这个习惯。

石刻在西边国家却是流行艺术。波斯帝国就留下不少,比如大流士一世的贝希斯敦摩岩石刻,用楔形文字,记载了他的丰功伟绩。

秦朝时期还有一种茧形壶,形状和彩绘图案,与希腊附近的塞浦路斯壶很像。但这种壶到了西汉中期以后就消失了,只存在了很短时间。

这一系列的别样特征,让段清波推测道:

公元前6-4世纪,波斯帝国的统治曾到达印度西北部地区,把文明和科技带到当地。

之后,亚历山大东征,接管了波斯,并把疆域延伸到中亚,和中国非常接近。

是不是就在这时候,两方的文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碰撞?

段清波有个观点,考古研究不能只盯着眼前的物品看,还要放开视野,去考察物质背后的制度、文化等更宏大的东西。

物质的交流并不是文化交流的核心,制度才是。

秦始皇之所以能修建大规模的陵墓,制造出如此多的兵马俑,就是因为他实现了大一统,国力大增,才有实力这么干。

但是秦始皇的大一统思想和一系列政策,在之前的中国并没有先例,倒是和比他早的波斯帝国有很大雷同之处。

波斯帝国创立于公元前年,当时中国正处于春秋争霸时期,两年后孔子才出生。

在前两任国王时期,波斯统治了伊朗高原,并先后别掉了巴比伦和埃及两个文明古国。

最强的是第三代国王DariusI,音译过来就是大流士一世。他上台后,不断发动战争,灭掉了境内的割据势力,一路征伐,建立起世界第一个横跨亚非欧的大帝国。

他认为,一个国家最好的制度就是由一个优秀的人来统治,独裁之治是最好的统治方式。

为达此目的,他搞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比如,他把整个帝国划分为20个行省,每个省设总督、将军和收税官,各自负责政治、军事、财政,三权分立,互相牵制。

统一货币,分为金、银、铜三种。金币的铸造权属于中央,全国可通行。省可以铸造银币,市可以制造铜币,在自己的区域内流通。

统一全国的度量衡、法律制度、官方语言等,让帝国内的不同民族可以沟通。

为了传递中央政令,运输各省贡赋,还修建了遍及全国的交通网络,称为“御道”,中途设驿站。

这些措施,成了现代国家制度的雏形。以至于,黑格尔老师称赞说:“波斯历史的开始,便是世界历史真正的开始。”

只要是上历史课时没睡觉的人,都看得出来,秦嬴政统一六国后,也是按照这个套路治国的:采用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

并且,两位帝王的性格也都好大喜功。

大流士一世功成名就后,自称是“王中之王,诸国之王”,他的部队名字叫“万人不死军”。

而嬴政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三皇五帝,自称“始皇帝”。谥号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叫“文王”“武王”等,而是采用新规则,从始皇帝开始,以后就叫二世、三世......

这种不走寻常路的方法,明显具有波斯帝国的特征,并且在历史上只有秦朝这么干。

公元前年,波斯帝国被来自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灭掉,此时距离嬴政出生,还得70年,他不可能直接感受到波斯帝国的伟大。

不过,亚历山大收编波斯后,基本上全盘继承了原有的制度。并且,还把自己从亚里士多德那里学到的古希腊文化,与波斯文明进行了融合。

波斯帝国没有了,但波斯的体制和文化,继续在传播。

亚历山大的理想是,走到陆地尽头,看到大海为止。而当时人们认为,印度就是东方的尽头,所以他继续向东进攻。

好莱坞电影《亚历山大大帝》中有个情节,好朋友问亚历山大:如果你真得到达了世界的尽头,你还能做什么?

他的回答是:我就回过头来,征服另一半。

而他的进军路线,途径了帕米尔高原西侧的中亚地区,也就是今天的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地。

很有可能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波斯和希腊文明的痕迹越过了高原,进入到了中土。

在东汉班固的《汉书?五行志》中记载有这么一句话:

“二十六年,有大人长五丈,足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人见于临洮。天戒若曰,勿大为夷狄之行,将受其祸。是岁始皇初并六国,反喜以为瑞,销天下兵器,作金人十二以象之。”

翻译过来是:

公元前年,在甘肃定西,守边军人发现了12位穿着其他民族衣服的巨型大汉。当年正好秦灭六国,始皇帝认为是瑞兆,把天下的兵器销毁,按照他们的样子铸造成12个金人。

虽有些夸张,但起码说明,在秦朝时,中土来过非黄种人,带来了制造青铜器的技术。

他们是不是就是希腊人或波斯人?除了他们,还有没有别人来过?

没人知道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但肯定有一种力量,促使嬴政做出了一系列堪称奇迹的举动。

其中就包括在陵墓里放置成军建制的兵马俑。

段清波说:

“有了解波斯帝国和亚历山大帝国的一群人,跟秦始皇的团队,跟秦始皇一定有过接触,才有了秦始皇陵非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现象。”

年,段清波在工作10年后,离开秦陵考古队,回到西北大学任教。

年,《西北大学学报》刊载了他的论文《从秦始皇陵考古看中西文化交流》,说的就是兵马俑具有波斯和地中海文明的特征,秦朝的制度有可能受到西边的影响。

年,段清波被任命为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院长。其实就是以前的考古系,换个名字显得高大上。

也是这一年,他患上了肾癌并发骨转移,手术时切除了半年肾,医生叮嘱他要注意休息,争取度过5年的生存期。

他歇不住,觉得自己的时间不多,但要做的事还很多。和往常一样,每天只休息4个小时。

年,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西北大学的考古学科获得A+,与北大并列全国第一。

今年7月份,医院检查身体时,他的癌细胞已经扩展到大脑,生命随时可能终止。他才55岁,正处于一个学者最好的年龄。

面对前来采访的《光明日报》记者,他说了一句话:“这辈子,除了考古我没想过要做别的事情。它是我生命中的光,照亮了我一生的梦想。”

但是,关于秦兵马俑有可能是外国人参与设计的观点,并没有多少人知道。

虽然有些年轻的学者表示认同,但大部分人在情感上还是无法接受中华文化的一些因素,有可能来自于异域。

一听这种说法,就头上火。比如,网上的评论,齐刷刷是这样的画风:

回想起年,当段清波调往秦陵考古队工作时,美国总统克林顿恰好来中国访问,第一站没有选择到北京,而是来到了西安。

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想看看举世闻名的兵马俑。在铜车马展馆前,他发出感叹:“在多年前,中国能制造出这样精美高水平的铜车马,真不可思议”。

同时,克林顿还想见发现兵马俑的那个人。这本来不在计划安排之列,客人提出来,又不好拒绝,于是赶快找到杨志发,给他换了件新衣服,让他来见总统。

克林顿竟然向杨志发索求签名。老杨不识字,只好在纸上画了个圈。

这件事后,当地专门派人教他练字。后来还让他到兵马俑博物馆上班,每天就负责给游客签名。

民间传言更夸张,说那天政府害怕总统要去看杨家房子,赶快进行了装修,配上了大彩电,还发了钱。

说到底,面子问题,才是根本问题。

讨论题:如果兵马俑是外国人设计的,你能接受吗?

更多精彩内容,戳下面▼朝代:秦朝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闲谈:苏轼

吕雉

韩信

猪毛

慕容复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henjingshuairuoazl.com/sjsrcs/52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神经衰弱症状及治疗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