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神经衰弱症状及治疗 > 神经衰弱测试 > 正文 > 正文

专家酒后说漏嘴,一个小偏方,轻松治失眠,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11/30 0:00:24
北京中科医院怎么样 http://m.39.net/pf/a_5131646.html

专家酒后说漏嘴,一个小偏方,轻松治失眠,3天见效!很久不复发,老百姓亲测!

冬季天气寒冷,室内室外温差较大,导致人体的神经也变得更紧张,反而到了晚上睡觉的时间,难以入睡。时间长了这样的情况就称为“失眠”,失眠是一件比较严重的事,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帮助我们缓解失眠呢?小编今天给大家介绍几道缓解失眠的美食,快来“吃一吃”吧!

一、红枣南瓜银耳汤

红枣性温、味甘、色赤、肉润,具有补五脏、益脾胃、养血安神之作用,对气血虚弱引起的多梦、失眠、精神恍惚有显着疗效。

“银耳汤就是我们经常做的平价美容滋补品,银耳汤不仅口感滑润、香甜醇美,而且滋阴止咳、润肺化痰、润肠开胃的作用。

银耳15克,红枣、南瓜、糯米粉、冰糖、蜂蜜各适量

1、将提前用冷水泡上一个小时的银耳和适量的水,放入电饭煲中,按下“煮粥”的功能键。

2、碗中放入糯米粉,加入适量的蜂蜜,和成软硬适度的糯米团备用。

3、洗净红枣,去除中间内核,将糯米面团塞入其中备用。

4、南瓜去皮,用挖球器挖出小球。

5、同时准备好其它原料:南瓜小球,糯米红枣,适量冰糖。

6、待银耳汤煲到八、九成熟时,加入其余三样原料,继续煮,直至煮好即可。

二、银耳红枣莲子汤

莲子含有莲心碱、芸香甙等成分,具镇静作用,可促进胰腺分泌胰岛素,使人入眠。

“这款银耳红枣莲子汤,不仅好喝而且还很有营养:滋阴润肺,补睥安神。适用于心烦失眠,干咳痰少,口干咽干,食少乏力等症。健康人食之能消除疲劳,促进食欲、增强体质。”

银耳、红枣、冰糖、莲子各适量,枸杞4粒左右

1、将银耳提前洗净泡发,然后将其根部发黄的地方切掉;莲子洗净后去掉里面的绿心(莲子心发苦,据说去火很不错,回头试试不去心);大枣和枸杞都洗净。

2、将砂锅加入适量的清水(水要一次加足中途不要再加水),放入银耳和枸杞、大红枣、冰糖,大火烧开。

3、烧开后转小火并把莲子加进锅里(莲子容易煮),中途要经常搅拌以防糊锅;大概35分钟,银耳的胶质煮出来了,莲子也煮烂了,这时关火即可。

三、栗子红枣小米粥

小米性微寒,具“健胃、和脾、安眠”之作用。小米含丰富的淀粉,食后使人产生温饱感,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提高进入脑内色氨酸的量。小米熬成粥,临睡前食用,可使人安然入睡。

熟栗子适量,小米70克,枸杞少许,红枣适量,水克

1、熟栗子切小块;小米洗净,用水泡10分钟;红枣用水泡一下。

2、锅中加克水烧开,下入小米煮一会,大火烧开转小火;稍加搅拌几次后,下入栗子同煮;煮一会后,关火焖10分钟,促进小米、栗子软烂。

3、再次点火,打开锅盖,小米粒已经胀开;加入红枣、枸杞同煮;煮至粥变粘稠,关火即可。

四、桑葚银耳羹

桑葚其味甘性寒,能养血滋阴,补益肝肾。《随息居饮食谱》载,“桑葚聪耳、明目、安魂、镇搬魄”。常用来治疗阴虚阳亢引起的眩晕失眠。

银耳、桑葚、冰糖、糖各适量

1、买回家的桑甚用淡盐水略泡,反复清洗去泥尘;加入适量糖,晃动盆,让桑甚沾上糖,腌渍出汤汁。

2、将腌出汤汁的桑甚放入锅中,加入少量的水,加冰糖,大火煮开;锅开后,转达中火再煮一会至桑甚略软即可关火。

3、银耳温水泡发,撕成小朵,加入适量冰糖;电压力锅中煮至熟糯。

4、取煮好的银耳放入碗中,加入煮好的桑甚,拌匀食用(两者放在一起时间越长,银耳变得越紫)。

五、黑芝麻核桃糊

核桃味甘性温,是一种很好的滋补营养食物,能治疗神经衰弱、健忘、失眠、多梦。睡前使用效果最佳。可取粳米、核桃仁、黑芝麻,慢火煨成稀粥食用。

黑芝麻50克,糯米25克,核桃25克,冰糖适量

1、糯米洗净后泡上20分钟。

2、小火慢慢地炒,将核桃炒香备用;再将黑芝麻小火慢慢地炒,炒香备用。

3、将准备好的所有原材料放入破壁机中,再加入适量的水,将它们搅打成泥。

4、将芝麻核桃汁倒入小锅中,加入冰糖,小火煮;注意煮的时候要不停的搅拌,煮开后再煮上3分钟即可盛入碗中后点缀枸杞即可。

(免责声明:图文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henjingshuairuoazl.com/sjsrcs/55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神经衰弱症状及治疗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