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这个90后姑娘伢,把刺绣旗袍店开到了国外原创武昌她视界武昌她视界
古时,刺绣又名女红
距今已有年的历史了
坐在绷架前
低头飞线,手随心走
绣出花鸟鱼虫的巧夺天工
绣出烟火城市的活色生香
彭金芝(金芝),90后
武昌区第五批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文昌刺绣代表性传承人
文昌刺绣源于楚绣,融合了襄阳枣阳与武昌地区的绣法技艺,并在传统针法上不断精进,衍生出了多边针等一系列针法,于年6月被列入武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纹饰精美,图样生动,质地细密,轻触面料,能感受到整齐细致的纱线。丝线错落有致,于一针一线中,体现出绣人对作品一丝不苟的态度。
启蒙与转变
金芝的外婆、母亲都是老手艺人。从三四岁开始,金芝就跟母亲学习刺绣。拥有一双巧手的母亲,是金芝走上刺绣之路的领路人。
“小时候太皮了,是村里的孩子王,母亲就让我学刺绣,想让我变得文静一点。”金芝说。
·巧手·
金芝的母亲
大学期间,金芝学的是新闻学专业。
“想要去看外面的世界,看完还是想回归内在的自己。”金芝说道。多年做主持人的经历,她在全国各地看了许多不同的风景,结识了各行各业的人。有那么一个时刻,金芝内心有个强热的声音:做好传承,让刺绣变得像喝水一样被人们所需要。
在金芝看来,做刺绣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向内看,听到内心的声音。
见过繁华芜杂的世界后,金芝决定让更多人知道文昌刺绣,将这门古老的技艺继续传承下去,“做刺绣能让人像水一样柔和,发现不同角度的美。”
思考与创新
金芝秉持着对刺绣的热爱,于15年创办自己的工作室,年4月创办湖北芝善美营销策划有限公司,同年店铺更名为“金芝绣品阁”,店面选址于武昌红巷博物馆。
因为做主持人时经常需要穿礼服,剪裁得体的旗袍将东方女性的曲线美勾勒得恰到好处,被旗袍的魅力征服的金芝,便在自己的绣品阁里开始做起了旗袍。这里的旗袍有私人定制款,也有改良版的常规款。从客人预订到完工,一件旗袍至少需要三个月的时间才能制作完成。
年疫情期间,其创作的《莲心》以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为创作元素,寓意中国人民心手相连,共同抗疫,刺绣作品被武汉革命博物馆收藏。在《以疫传情》主题展及武汉客厅疫情展中作为代表作展出。
同年,金芝于《今古文创》第46期发表《汉绣发展困境与对策》一文,中国知网、龙源网等同期刊登,探讨了汉绣的现状及发展。
参加“武昌区第四届两新党建文化节“双强杯”两新组织创业创新技能大赛”并取得“二等奖”,第三届武汉女创大赛取得了前50强入围半决赛的成绩。
两新组织创业创新技能大赛
传承与推广
文化需要传承,而传承需要一代代人的共同努力。在前辈的基础上创新,以90后的视角重新审视这门古老技艺,让文昌刺绣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青睐。一边传承,一边创新,一边努力寻求机会推广,这是新时代下传承人的必备技能。
刺绣、授徒、推广,构成了她现在工作的全部。
金芝现共收了30多位徒弟。武汉地区学徒金芝大多采用一对一教学手把手地教,从选图、配色、针法到动针,一一地耐心传授。外地的则通过抖音、快手直播、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henjingshuairuoazl.com/sjsrys/10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