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神经衰弱症状及治疗 > 神经衰弱饮食 > 正文 > 正文

玉龙山下师生情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11/22 16:16:44
程序开发求职招聘QQ群 http://dashoubi.org.cn/news/zxzx/2021-10-31/181029.html
作者按:江朝源老师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师,在丽江教师队伍中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曾先后担任过丽江市一中党支部书记、丽江师范学校校长和丽江教育学院院长,并长期担任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年他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赴京出席全国文教全英会。年被评为“云南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师”。他的著作《杏坛秋韵》深受老师们的欢迎,影响极大。他虽然离我们而去,我们都非常怀念他!教师节来临之际,为了缅怀江朝源老师,分享十多年前发表于《丽江日报》的散文巜玉龙山下师生情》,以示怀念!(右:江朝源,左:芮体元)READING玉龙山下师生情作者:芮体元有一年的春节之际,江朝源老师中等身材的身影始终在我的眼前浮动着,浓眉下面炯炯有神的眼睛不停地左右上下地转动着,慈祥的面孔不时向我微笑着。于是,我赶紧打开手机,给江老师发了一条短信拜年。短信中,我引用了徐霞客的诗句“春随香草千年艳,人与梅花一样洁。”在我的心目中,江朝源老师确确实实像丽江玉龙雪山上傲雪绽开的梅花一样,那样鲜艳,那样洁白,那样美好,永不凋谢,青春永驻。不一会,江老师回了一条短信,真是情真意切,其中有一句说“隔山隔水不隔情”。是的,我跟江老师相隔山山水水,有时他在丽江,有时他在昆明,但是不管远隔千山万水,我时时刻刻都在思念着他,只要有机会,我都要去看望他。这种情意,从一九七一年有幸做江朝源老师的学生到现在,已经整整四十年了,从未间断过。年,丽江师范学校恢复招生制度,我们这些被文化大革命断送了极好学习机会的人,又获得了重新学习的机会,跨进了师范学校。师范学校坐落在象山脚下,黑龙潭的上面,北面是吸引世人、巍巍高耸、皓洁如银的玉龙雪山。绵亘高大的象山横睡在师范学校的东侧,挡住了初升的太阳,冬天的时候,上午11点后,丝丝太阳才照了下来,加上玉龙山飞来的雪风,师范学校比丽江的任何地方都寒冷加倍。校址一片废墟,完整的房子,除了饭堂、教室、大宿舍外,没有几幢是好的。学校到处飞舞着文化大革命中给老师们张贴大字报的纸片。生活非常简单,早上是苞谷粑粑,中午是馒头,晚上才能见到米饭。洗漱都在学校前面的沟里。沟里流来的水是从雪山下面流淌来的,冬天的时候手浸在水里,寒冷刺骨。宿舍是一个大教室,全班男生都睡在一块,高低床的上上下下都是黑压压的一片,但是,我们都无心顾及这些,都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去了。年,师范学校共招生八个班,我被编在38班,还被选为生活委员。生活委员是要负责领取全班的饭票,从事务长那里把全班的饭票领取来以后,又发放到每个同学手里,同学们就凭票排队打饭就餐。事务室就设在饭堂旁边的一个小平房里,大约有二十平方米左右,我们来到事务室里领饭票的时候,事务室里靠窗的桌子旁坐着位中年男子的事务长。事务长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中山服,留着半高的东洋头,方形的脸上,宽宽的额头,黑黑的眉毛,眉宇比较宽,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梁,他伏在案上认真地办着业务。当我们呼叫他事务长的时候,他顶多抬一下头,哼一声就完事了。每当我们领完饭票从事务室出来的时候,总要高声地议论一番:“事务长的字写得太好了,漂亮极了!字写得那样好的人怎么会当事务长?……。”我们议论的声音很大,被路上的教职工听到后,好心的人就走向前告诉我们:“他不是事务长,他叫江朝源,是师范学校的党委书记、校长,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后才来当事务长的。他还是语文老师,所以字就写得特别好,语文也教得呱呱叫。”我们听了以后,都“啊!”的一声,感到很惊讶。后来,就陆陆续续地听到一些江朝源老师在文化大革命中挨斗的故事。有一次,造反派的师生揪斗江朝源老师,要叫江朝源老师低下狗头,江朝源教师硬是不低,就被造反派的人揪的揪头发,按的按头,恶压了下去。造反派的人还要叫江老师学牛鬼蛇神叫,叫不出来后,造反派的人就一顿暴打。在那荒唐的年代,真是什么荒唐的事情都做得出来的。江朝源老师的字写得特别好,非常漂亮,语文也教得呱呱叫。我们非常仰慕,几个班委的人员公然跑去找学校领导要求,请出江朝源老师来上38班的语文课。38班,在八个班当中各课的基础要好一些,求知欲也非常强旺,学校领导满足了我们的要求,从事务室调出江朝源老师来上我们的语文课,并当38班的班主任。江朝源老师来上第一节语文课的时候,穿着一套洗得发白的灰色中山装,中山装的封领扣扣得严实实。头发梳得整齐齐。很有派头,也很有精神。当江老师迈着方步走进教室,班长喊一声“起立”,全班同学“唰”地起立,站得整整齐齐。于是江老师走向讲台,端端正正地站在讲台旁。班长叫道“敬礼”,全班同学恭恭敬敬地向江老师行了鞠躬礼。同学们行完后,江老师也端端正正地向同学们还了一个鞠躬礼。接着,班长喊道“坐下”。同学们就整整齐齐地端坐原位。此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如果有针落地也会听得到声音的。江老师不慌不忙,把教案放在讲桌上,然后开始讲课。江老师转背面向黑板,在黑板的上端中央板书了“语文”两个字,然后再板书了几条:一、什么是语文;二、怎样学习语文?三、师范生应该掌握哪些语文知识等等。字板书得非常快,写得刚劲有力,整齐清秀,同学们都发出啧啧的称赞声。江老师边板书,边讲授;边讲授,又边提问。江老师讲授的语速不快不慢;语调不高不低,没有官腔,没有半句废话,而且生动有趣,逻辑性极强。有时江老师面对窗户,大大的眼珠不停地转动,有激烈思考之状。有时又走下讲台,检查同学的笔记,讲授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师生互动也有声有色,可以说听江老师的课是一种美的享受。当时讲授是没有教材的,全靠江老师编写教材。从汉语拼音开始,然后是字、词、句、章、逻辑、修辞、文学常识、古汉语常识、写作知识等等。编写教材的时候还紧扣师范教育的特点,编写了怎样进行教学的问题。江老师把教材编写好后,还刻写成讲义,发放到了每个同学手里,由于我们碰上了江老师这样难能可贵的好老师,38班每个同学的语文基础知识都打得非常牢固。那个年头,除了学习文化课外,还要学农。有一次,38班被分到一个很远的村庄去支农,所谓支农就是帮农民去扳苞谷和割谷子。这些农活,对于38班的同学们来讲,是不成问题的,因为我们多数来自农村,而作为班主任的江老师在生病。我们劝江老师不要去了,我们会保证完成任务的。但江老师出于一种责任感,他非去不可。38班的同学都先走了,我跟江老师同路在最后走。我挑着行李,江老师我俩边说边走向支农的村庄,那个情景现在还历历在目,真是像孔子与他的弟子出游一样。到了支农的村庄,江老师就和我们同劳动,同吃住。吃非常简单,三餐都是粑粑,好一点是麦粑粑,不然就是包谷粑粑。住就住在生产队仓房的水泥地板上,冰冷的,一个挨着一个。江老师每晚都要吃药,但他从来也不哼一声。可能是由于劳累过度,每晚江老师倒在铺上就睡着了,而且呼噜四起。江老师带病劳作,一直到我们支农结束。毕业实习要到泸水去。当时的丽江地区范围很大,包括现在的怒江州、迪庆州。要到泸水去实习,我们都非常兴奋,因为我们这些农村学生没有出过远门,大家都感到很稀奇。当然,这也给班主任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我们跨越九河、剑川、洱源、大理、下关、永平等地后,就穿越怒江峡谷了。在车上。江老师总拿着书在看,当看疲倦以后,江老师就给我们唱上几段京剧,每唱完一段,全车都报以热烈的掌声。穿越怒江大峡谷时,天越来越窄,江老师就给我们说“看天一条缝,望地一条沟指的就是这些地方。”江老师还给我们讲道“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就发生在沪水一带”。泸水很热,夏天的气温都在三十度左右,人静静地坐在阴凉的地方也会汗流浃背。实习的战线很长,我被分在上江的大墩子,跟随数学老师朱沛文管理实习点。实习结束,上江的实习同学和朱沛文老师先步行到六库,在赖莫中学集中。我一人留下找车子,押着行李去六库的赖莫中学。所谓车子就只是马车,我找了半天才找到一辆马车,然后把所有的行李上到马车上,我坐在高高的行李上看管看,一摇一晃,慢腾腾地,很晚了才到了赖莫中学。可能是等急了的缘故,朱沛文老师见到我就不分青红皂白,劈头就破口大骂,骂得我摸不着庙门,我十分委屈,伤心得痛哭。江朝源老师见此状,赶紧劝说朱沛文老师,先让我去吃饭,慢慢地又再说,叫其他同学赶紧下行李。是的,我已经很饿了,从白天到很晚都没有吃饭,只有江老师很理解,我十分感激。时间过得真快,师范生活很快结束了。毕业的时候,大家都很激动,都依依不舍。有的忙着照相,有的忙着留言,有的忙着互赠纪念品,还要忙着会餐等等。照相是统一安排的,班集体照完了以后,都是互相合照。同学们每照一张都要把江朝源老师请上,作永久的纪念。我们原永胜二中的同学共有8位在38班,何守伦、李明辉、李连明、阮宾、胡凤兰、李德英、张学富、芮体元。我们也把江老师请上照了一张,江老师坐在中间,然后我们就坐在江老师的侧边,或站在江老师的后边。这张像我保存得很完好,江老师在相片里显得很英俊,宽宽的额头,浓浓的眉毛,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梁,一字形的嘴很适中。面容很端庄、严肃,有依依不舍状。毕业留言是少不得的,大家都比较热衷。每个同学都买了精致的笔记本,把第一页留下,让江老师先写,江老师写完以后,再让其他任课老师写,或者是学校领导写,然后才是同学之间互相留言。写留言很有意思,但也是很费事的。江老师给每位同学都写留言,而且内容都不相同。我请江老师写的留言是“生有涯而学无涯,努力学习,不断进步。”字写得很漂亮,有力、整齐、饱满、清秀。这段留言已伴随我四十年了,现在笔记本的纸虽然已经发黄,但字依然是那样漂亮,我经常地还再翻看,特别是当我懈怠,无所事事虚度光阴的时候,我就想起这段留言,江老师的身影也就浮现在我的眼前。我记得很清楚,江老师曾给我们算过一笔账,人生像翻阅书一样,这本书到底有多厚呢?就算一个人的一生能够活到80岁,一年有天,80年就等于是天。所以说人生的这本书是经不住翻的,几下就翻完。所以说人生是有涯的。但是,学习是无涯的。在浩瀚知识的海洋里,人生所涉猎的知识是极有限的,如果不努力学习,怎么能够不断进步呢?刘向有句名言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江老师在做学问和做人方面,永远是我们的楷模。江老师勤奋好学,知识渊博,现在是80多岁的人了还参加孔子研究会,不时写一些文章。在做人方面,江老师谦虚谨慎,稳重端庄,涵蓄风趣,胸怀宽广,包容一切,淡泊名利等等优秀品质,给我们的影响是极大的。有一次,丽江师专教授、云南省高校名师何守伦我俩去看望江老师,江老师把我俩领进他的书房。书房很大,四周都放置着大书柜,大书柜里都放满了书。书房里还有一个大茶几,茶几上放满了书。那天我很感慨,我深深地体会到江老师给我的毕业留言,人生如果不努力学习,怎么能不断进步呢?毕业会餐的时候,38班的都集中在一块,大家都很兴奋,当然也有凄凉之感,因为明天就要各奔东西了。会餐的菜肴也比平时丰盛多了,还准许喝酒。我们一个接一个地给江老师敬酒,都向江老师表示感谢!感谢江老师两年来的培育之恩。江老师不胜酒力,只是用茶当酒,接受同学们的敬酒和感谢,还说了些鼓励我们努力工作的话。会餐闹得很晚才散,我们把江老师送到他家门口了才去休息,那个场景现在还记忆犹新。师范毕业后,我被分在丽江市一中教书,原来叫丽江地区中学。市一中是全市的重点中学,向四个县招生。一个师范生按学历是不合格分进去的,但是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中学教师青黄不接,十分紧缺。所以我们才有那样好的机会,被分了进去。我分进地区中学,原本是教数学的,而学校的实际情况是语文老师紧缺,就让我去教初中的语文。我非常害怕,不敢接受学校让我教语文的安排。因为我这个人的性格是比较倔犟的。后来,江老师知道了这个情况,亲自跑到地区中学来给我做工作。我住在地区中学红砖楼的三楼上,江老师由教务主任卢祖嘉老师带到了我的宿舍。卢祖嘉是位女的,上海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很有才华。他俩来到我宿舍以后,我很突然,也很慌乱。赶紧拿了一条双人凳让江老师坐下,卢老师坐在我的床上。我要泡茶给他俩喝。江老师很和蔼地、语调缓慢地给我说:“我很忙,茶就不喝了,我是知道你不同意教语文的安排,才跑来给你说说的,刚到学校就应该服从学校的安排,你的语文也学得可以嘛,你也可以教语文嘛。开始会碰到一些困难的,只要努力,肯学习,特别要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教上一轮以后,逐渐就可以掌握了,熟悉了,有什么害怕的呢?……”在江老师的耐心说服下,卢祖嘉老师的帮助下,我欣然接受了教两个班的的初中语文,和当班主任的工作。江老师在离开宿舍的时候,还拿出一本备课本说:“这是我的一本备课笔记。你可以翻一翻,参考参考。我伸出双手,毕恭毕敬地接下了这份珍贵的礼物。江老师和卢老师走后,我把备课笔记摆在办公桌上就开始翻阅,被每一页备课笔记深深地打动着。江老师的备课笔记写得太好了,非常认真,一丝不苟,像油印出来一样。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和鞭策,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从此,我走向了教语文的生涯,每天刻苦钻研教材,一丝不苟地备课、写教案,认真上课、批改作业等等。当时,由于受四人帮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学校的读书风气不是那样好,教学是十分困难的,特别是班主任工作就更困难了。学生不爱读书,抽烟、喝酒、打架、逃学等等,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有一天,我跟江老师在一块,江老师和蔼地、语调缓慢地问起一件事来。他说:“你们班是不是有位李某某,他的父亲是丽江地区的副专员。他的母亲是丽江电力公司的职工。”我回答江老师说:“是的,有这样一位学生。”江老师接着说:“李某某同学给他的母亲反映,你在班会上讲他母亲的坏话,说他母亲作风不好等等。”我听了以后大吃一惊,真的是瞠目结舌,连脸都变了色。我过了一阵才缓过来,给江老师解释说没有此事,简直是莫须有。江老师很平和地安慰我说:“没有此事就很好,如果有也不要太紧张。有了只要向他母亲赔礼道款,承认错误就行了,没有就要搞清楚,李某同学为什么给他母亲那样说。向他母亲解释清楚就行了。我也会给你向他的母亲做做工作的,不能听一面之辞嘛。”离开江老师,我回到学校,花了一段时间,用了很大的劲,多次找李某同学谈话,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最后终于搞清楚了。李某某同学为什么给他母亲那样说,是由于他不想读书了,才给他的母亲编造了一套莫须有的谎言。最后,我带上李某某同学,亲自上他家给他的母亲讲清楚了原由,并对李某某同学作了教育,才平息了事端。从这件事,对我的感触很深,教育也很大。如果没有江老师,事情不知发展到什么地步,事态不知会怎么样,当然结果是很难设想的。所以我深深地感谢江老师!江老师既是我永远的老师,也是我的益友,就像38班的杨士祥说的一样,我教书的成长是跟江老师分不开的。杨士祥说完后,我连连点头,赞同杨士祥的说法是完全正确的。其实不说我也十分清楚的,从我进师范学校读书,到地区中学教书、后来又到黑白水子弟中学、永胜二中、教师进修学校教书,都离不开江老师的关照和培养。除了教书,做班主任工作,江老师给于关照和帮助外,对于生活方面,江老师也是无微不至的。我结婚的那年,没有在丽江操办,而是在家乡农村办的。回到丽江后,江老师知道了我结婚的事情,在江老师的家里,江老师让师母宛九礼老师拿出包装好的“的卡”布,叫我去缝套衣服,作为结婚的纪念吧!当我把“的卡”布接在手里时,我很激动,已经是热泪盈眶了。“的卡”布是那个年代很名贵的布料,稀罕之物,在丽江都买不到,是江老师的亲属从外地带来的。我找丽江的上等裁缝做了一套中山服,只是舍得节假日穿一穿,直到现在农物满市的年代,我还把它保存着,作为永久的纪念之物。有一年,江老师家养了一条看家狗,叫我们拉到学校去杀吃。20世纪,70年代的生活是极艰苦贫寒的。我一月的工资才35元,而且物资匮乏,要吃上一顿回锅肉,还要跟大研镇的学生拉关系才买得到,所以,我们都长得瘦,特别是我就更瘦了,由于营养不良,工作又十分繁重,我得了严重的脑神经衰弱。要拉条狗来杀吃,可以说是一种奢侈。我们同时分进地区中学的高金同学,做生活是很专长和拿手的。当然狗是他宰杀和烹调的,大坨大坨地剁出来,红烧了一大锅,吃的时候喷香,由于滋补了营养,晚上睡眠也极好。从此,直到现在,再也没有吃过那样好吃的狗肉了,从那顿狗肉以后,由于印象深刻,闲聊的时候,我们常常把它当故事来讲。江老师和师母宛老师都非常好客,每当我们来到他家的时候,都要留下盛情款待。有一次,我们几个学子在江老师家吃晚饭,宛老师做了一些拿手好菜,江老师拿出一瓶茅台酒,说这瓶茅台酒已经储存了多年,是从外地8.5元一瓶买来的。当茅台酒打开的时候,一个房子都是喷香的。江老师给我们每人斟了一杯,并招呼我们喝酒,我把茅台酒抬起的时候,一股清香味扑鼻而来。我把酒杯搭在嘴边,稍微呷一口,酒就会在嘴里蔓延,香香的,像含着棉花团一样,软软的,那种感觉真是美极了。江老师不胜酒力,喝了一小杯后就不再喝了,正宗的茅台酒都是让我们几位学子喝掉的。那是我第一次喝茅台酒,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真是永世忘记不了的。当然,后来我曾喝过许多茅台酒,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物质条件优厚了,喝茅台酒的时候也很多,但再也没有喝过那样香的,那样纯真的茅台酒了。后来,我们曾多次在江老师家豪饮,有时,是用小碗一碗一碗地喝,喝得酩酊大醉,非常放肆,出了许多洋相,当然酒醒后是十分后悔的,后悔的痛苦是难以言状的,只有自己最清楚。江老师很不喝酒。就是应酬场面也只喝一点点。平时闲谈的时候,他常常开导我们,喝酒是最伤脑袋的,要少喝一点,要保持头脑清醒。喝酒的恰到好处是似看花一样,半开的花最好,微微醉了就要中止,不然就失去了意义,就会像利器一样伤害别人,最终极大的伤害就是自己。江老师退休以后,不管是他在丽江还是在昆明,我们的关系都没有断过,只要我们有机会,就要去看望江老师。师生情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现在江老师基本定居在昆明,有儿子江克照料着。江老师已经是80多岁的人了,还步履轻盈,思维敏捷,精神矍铄,我们由衷地高兴。有一次,在昆明江老师家午饭,李明辉、杨士祥我们,讨论了江老师发给我短信中的一句话:“以入世的态度做事,以出世的态度做人。”我将会牢牢地记住江老师的教诲,以刚刚参加工作时的满腔热情投人到生活中去,热爱生活,超越自我,淡泊名利,努力奋斗,更加谦虚、谨慎、真诚地,老老实实地做人。作者:芮体元平台编辑:华子审核:熊锦江

永胜今日信息(实时更新)

永胜精品房源(点击查看)

戳阅读原文,找、发永胜信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henjingshuairuoazl.com/sjsrys/88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神经衰弱症状及治疗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