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神经衰弱症状及治疗 > 严重神经衰弱 > 正文 > 正文

事业单位历史题精选附答案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2/2 10:11:35

1.远古时期,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这反映了这一时期(C)

A.人们以采集经济为主B.社会经济属于渔猎阶段

C.原始农业出现D.个体小农经济的产生

2.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B)

A.以部落为中心的方国联盟B.内服与外服制度

C.嫡长子继承制D.分封制

3.上古三代是指(B)

A.尧、舜、禹B.夏、商、周C.启、汤、文公D.禹、启、汤

4.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出土证实的王朝是(B)

A.夏B.商C.西周D.秦朝

5.从商代的以神为本到周代的神本观念的淡化的根本原因是(C)

A.周朝平民的反抗B.保民思想的产生

C.周朝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D.民本思想的出现

6.春秋始霸是(A)

A.齐桓公B.晋文公C.宋襄公D.秦穆公

7.《诗经》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中“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反映的是(B)

A.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B.井田制趋于瓦解

C.小农经济发展完善D.土地兼并严重

8.饵兵运动的发起国是(A)

A.宋B.郑C.晋D.魏

9.“起师北征,阙为流沟,通于商鲁之间,北属之沂,西属之济,以会晋公午于黄池。”这段话描绘的是(C)

A.勾践B.伍子胥C.夫差D.阖闾

10.初税亩的改革发生于(D)

A.燕B.齐C.楚D.鲁

11.战国时期,执六国相印的是(C)

A.张仪B.乐毅C.苏秦D.吕不韦

12.以下不属于五经的是(D)

A.尚书B.仪礼C.易经D.乐经

13.三星堆遗址位于(A)

A.四川B.湖北C.河南D.陕西

14.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有(D)

①内外服制度②分封制③宗法制④礼乐制⑤世卿世禄制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⑤C.②③④D.②③④⑤

15.《诗·商颂·玄鸟》中说“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以下不属于四海的(B)

A.云梦泽B.贝加尔湖C.黄海D.渤海

16.甲骨文中有“王大令众人曰:劦田”的记载。众人指的是(A)

A.奴隶B.农奴C.宦官D.平民

17.以下不是商王的是(D)

A.武丁B.阳甲C.帝辛D.太康

18.放到现在,周成王应该如何称呼周公旦(C)

A.亚夫B.伯伯C.叔叔D.爷爷

19.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B)

A.黄帝B.禹C.启D.伯益

20.夏朝统治中心在今天的(D)

A.河北北部B.山东南部

C.陕西东部D.河南西部、山西南部

21.“商周断代工程”最新研究成果将夏朝的开始年代推到约公元前年。依据新的纪年研究成果,下列计算有明显错误的是(D)

A.将我国有纪年的历史向前推进了年B.夏朝开始至春秋时期结束历经年

C.夏朝开始距商鞅开始变法历经年D.夏朝开始距王莽建“新”历经年

22.夏商时期臭名昭著的暴君是(D)

①启②桀③汤④纣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23.“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幕,挥汗成兩,家殷人足,趾高气扬。”这段文字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齐国 (D)

A.城镇人口的增长B.手工业的发达C.交通运输业的发展D.都市商业的繁荣

24.商朝时在中央设置的执掌军权的官职是(D)

A.相B.祝C.伯D.师

25.商朝初年的伊尹辅佐商汤灭夏,拥有参与商王决策的权力,商朝末年的姬昌是西部方国首领,请问伊尹和周文王最可能被商王赐予什么官名(C)

A.师、侯B.卿士、王C.相、伯D.师、伯

26.在西周分封制规定中,受封的诸侯在其领地内享有的权利不包括(C)

A.自行征派赋役B.任命官吏建立武装

C.继承天子王位D.把领土再次分封

27.西周的奴隶制比商朝更为发达,是因为西周(B)

A.疆域更加辽阔B.手工业作坊全用奴隶劳动

C.曾建立共和政权D.供作“人牲”和“殉葬”的奴隶人数大增

28.西周的国都在今天的(B)

A.洛阳B.西安西C.安阳D.咸阳东北

29.《史记》记载:楚庄王向周王“问鼎大小轻重”。其含义是(C)

A.   

A.夏朝 B.西周 C.战国时期D.秦汉

33.春秋时期,参与争霸时间最长,对别国威胁最大的诸侯国是(D)

A.齐国B.晋国C.秦国D.楚国

34.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①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需要不断丰富完善②封建统治者的提倡③儒家思想没有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B)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35.韩非子说:“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其核心主张是(C)

A.取消文字B.提高官吏地位C.以法治国D.否定先王功德

36.现存于湖北省博物馆的“曾侯乙编钟”是哪个时代的文物(B)

A.春秋中期B.战国早期C.战国中期D.战国晚期

37.下列诸侯国中,不属于战国七雄的是(c)

A.齐B.燕C.晋D.秦

38.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的基本状况是(D)

A.货币由混乱走向统一B.开始建立邮驿传递制度

C.商业城市发展为政治中心D.商业中心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

39.战国时期,秦国的水利工程有(D)

①都江堰②郑国渠③灵渠④白渠

A.①②③B.②③C.③④D.①②

40.战国时期,煮盐业兴旺,主要产盐地区是(B)

A.齐、赵、魏 B.齐、燕、魏C.齐、燕、楚 D.燕、魏、赵

41.农民注意选种和适时耕种是在(D)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42.任用商鞅变法的君主是(C)

A.秦穆公      B.秦始皇    C.秦孝公D.秦二世

43.我国发明生铁冶炼技术比欧洲早(B)

A.年    B.年C.年      D.年

44.最早制作漆器的国家是(A)

A.中国 B.印度      C.埃及         D.巴比伦

45.春秋争霸和战国纷争最大的不同是(B)A.参战国家B.战争的性质C.战争结果D.战争的目的

48.“围魏救赵”的成语出自(B)A.城濮之战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

49.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秦国封建化起决定作用的是(A)

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军功C.重农抑商D.建立县制

50.我国最早的官方史书是(A)

A.尚书B.左传C.春秋D.史记

51.战国时期礼法结合的先行者是(C)

A.孟子B.庄子C.荀子D.申不害

52.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A)

A.打击奴隶主贵族B.确立封建社会C.官吏由国君委派D.实行土地私有

53.战国时,荀子游访秦国后,在《强国篇》中谈到:秦民风纯朴,官吏忠于职守,士大夫效忠公室,朝廷办事效率高,“故四世(自秦孝公起的四位国君)有胜,有非幸也,数也。”荀子的观感可以说明(C)

A.秦国的四位国君很有作为,秦国强盛是必然的

B.荀子把秦国军事上的胜利错误地归为偶然因素所致

C.由于秦国统治政策得当,其强盛成为形势发展的必然

D.封建经济发展是秦国强盛的根本原因

54.西周的亡国之君是(A)

A.桀B.纣C.周幽王D.周厉王

55.下列思想,属于孟子的是(A)

A.“民贵君轻”B.“制天命而用之”C.“以法为本”D.“兼爱”“非攻”

56.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中,规模最大、杀伤最多的一次战役是(C)

A.城濮之战B.桂陵之战C.长平之战D.马陵之战

57.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中,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是(A)

A.老子B.孔子C.墨子D.韩非子

58.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阶段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B)

A.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社会大变革

B.诸侯林立,战乱频繁,社会经济停滞

C.兼并战争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

D.百家争鸣是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59.对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强争雄的历史影响,评价不正确的是(D)

A.是推动社会制度变革的重要因素B.推动了民族融合

C.有益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D.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60.秦始皇统一全国后,颁布了通行全国的秦律,该法律(D)

①参照了六国律令而制订颁布的②体现法家思想,严刑酷法,轻罪重刑

③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意志④为中国封建社会前期法律制度的完备奠定了基础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61.“……秦堤牢固,工程精当。闸水陡门三十六,劈湘铧嘴二千丈。有天平小大,溢洪流,调分量。湘漓接,通汉壮……”。该词吟咏的水利工程是(C)

A.芍陂B.都江堰C.灵渠D.郑国渠

62.博鳌亚洲论坛是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论坛,其永久会址位于我国的南海之滨小城博鳌。我国的疆域南至南海之滨最早可以追溯到(A)A.秦朝B.汉朝C.唐朝D.元朝

63.贾谊(公元前年—年)在《过秦论》中说:“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这是由于下列哪一次军事行动造成的(A)

A.蒙恬率军出击匈奴B.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C.窦宪率军出击匈奴D.窦固率军出击北匈奴

64.秦汉时期,下列地区属中央政权管辖的先后顺序是(C)

①珠江流域②河套平原③云贵地区④天山南北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③④①②

65.右图中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臣”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C)

A.交通发达,水陆并用B.疆土辽阔,臣民众多

C.国家一统,皇帝集权D.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66.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学校教育的评述,不正确的是(D)

A.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促进了教育向民间的发展B.西汉时郡国学校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初步形成地方教育系统C.唐朝时专业教育开始确立,说明学校制度的完备D.清代书院逐渐成为官办学校,这是封建专制强化的体现

67.两汉时期,中外交往频繁,与亚欧等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其中包括(B)

①甘英到达大秦,与大秦建立友好关系②中国和欧洲国家有了直接友好往来

③汉朝丝织品远销欧洲、铜镜传到日本④冶铸技术西传到欧洲,东传日本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

68.我国汉代丝织品远销欧洲的中转站是(B)

A.葱岭B.安息C.西亚D.大秦

69.我国现存的最早的百科全书式的农书是(A)

A.《齐民要术》B.《缀术》

C.《农政全书》D.《水经注》

70.我国发明生铁冶炼技术是在 (B)

A.商朝       B.春秋后期 C.西周    D.战国初期

71.汉武帝是汉朝的第几代皇帝(C)

A.3B.4C.5D.6

72.汉朝有时也被称为什么朝?(C)

A.秦汉 B.东汉 C.炎汉D.西汉

73.下列天文学成就不属于两汉时期的是(C)

A.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B.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

C.制订了反映太阳运行规律的历法《大衍历》D.张衡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

74.“他这一去就耗费了半生的光阴,而且有许多年是在异国的牢笼里度过的。但他回国时,带回了一大堆传奇故事和一些写满奇怪文字的书稿,以及一些令人感兴趣的货物,比如葡萄种子。”——引自梅夫?肯尼迪《考古的历史》

材料中的“他”是指(C)

A.班超B.甘英C.张骞D.鉴真

75.张骞出使西域,途径今天的①山西②陕西③甘肃④新疆(C)

A.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76.班超出使西域,“都护班超遣甘英使大秦,抵条支。临大海欲度,而安息西界船人谓英曰:‘海水广大……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英闻之乃止。”《后汉书》中的这段文字记载的“大海”是指(D)

A.里海B.黑海C.地中海D.波斯湾

77.武则天的诗《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诗中的石榴裙是指古代妇女穿着的绣有石榴的裙子,取石榴多子的寓意。这种裙子在中原地区的出现不早于(B)

A.三国两晋南北朝B.西汉C.东汉D.唐朝

78.有关两汉刺史制度的介绍,正确的是(B)

A.刺史开始时没有固定的治所,但级别很高

B.刺史代表中央,可以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C.东汉地方行政区划包括州郡二级

D.西汉末年刺史执掌州军政大权,成为州最高长官

79.下列有关西汉编户制度叙述正确的是(C)

A.编户齐民编入政府户籍,无独立的身份,人身依附关系十分严密

B.编入政府户籍的人要承担沉重的田租

C.编户制度使国家财政收入增加,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D.在文景之治的盛世,老百姓也要承担沉重负担,说明西汉的是虚伪的强盛

80.儒学从先秦时期的民间学说到汉代转变为官方学说,最主要是因为(A)

A.儒学内部的改造B.统治集团的斗争

C.社会环境的变化D.其它学说的衰落

81.据史书记载,西汉自武帝以来统治思想即是“吾家自有制度,霸王道杂之”这反映了当时统治思想的观点是(D)

A.无为而治B.推行仁政C.严刑峻法D.儒法合一

82.西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到长安,要求和亲。元帝许。有个宫女叫王嫱,号昭君,长得美丽,有见识。自愿到匈奴去和亲。昭君远离自己的家乡,长期定居在匈奴。她劝呼韩邪单于不要去发动战争,还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打这以后,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有(B)没有发生战争。

A.六百多年B.六十多年C.一百多年D.三百多年

83.关于太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B)

A.学习内容为儒学五经B.为官僚贵族所垄断C.使儒学地位大大提高D.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而兴办

84.“自大宛以西至安息……其地皆无丝漆,不铸铁钱。”这一状况开始改变是在(C)

A.秦朝B.“新”朝C.西汉D.东汉

85.我国古代历代王朝的灭亡通常有四种情况,其中西汉灭亡属于(A)。

A.被权臣.大将取代B.被少数民族统治者所灭

C.被农民起义推翻D.被地方政权攻灭

86.我们平时说的东汉时期是下列哪个时间段(A)

A.公元25-年B.公元25-年

C.公元前-公元8年D.公元前-公元8年

87.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B)

A.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B.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

C.定时一聚的庙会夜市D.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

88.东汉末年,曹操在封建军事集团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A )

A.挟持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B.实行屯田制,保证军粮供应。

C.奖励农耕,得到劳动人民的支持。D.官渡之战,打败强敌袁绍。

89.曹操的诗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反映的是(B)时期的我国北方的历史情况

A.西汉末年B.东汉末年C.三国时期D.西晋末年八王之乱时

90.东汉末年,黄河中下游一带实力最强的封建军阀是(A)

A.袁绍和曹操   B.曹操和孙权   C.曹操和刘备   D.刘备和孙权

9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首诗的作者生活的年代与诗中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年代大约相隔了(C)

A.年 B.年 C.年D.年

92.在我国古代神话中"钻木取火"指(C)A.燧人氏B.女娲C.冒厥D.神农氏

93.“无中生有”属于三十六计中的(B)A.胜战计 B.敌战计C.攻战计D.混战计

94.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方法的医生是(B)

A.扁鹊B.华佗C.张仲景D.秦越人

95.孔子“三十而立”,开始收徒讲学,如颜路.曾点.子路.子贡.颜渊等。连鲁大夫孟僖子其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来学礼,可见孔子办学已声名遐迩。私学的创设,打破了“_____”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普及(A)

A.学在官府B.因材施教C.苏湖教法D.有教无类

96.以下哪本医书著成于汉代(C)

A.《本草纲目》B.《针灸甲乙经》C.《黄帝内经素问》D.《仙药》

97.以下哪一战役不属于三国时期的战役(D)

A.赤壁之战B.宛城之战C.合肥之战D.巨鹿之战

98.“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学家写成的著作是(B)

A.《春秋》B.《史记》C.《汉书》D.《资治通鉴》

99.以下不属于“三传”的是(B)

A.公羊传B.柳毅传C.毂梁传D左传

.西汉武帝时颁布“告缗令”的目的主要是(D)

A.加强社会治安管理

B.加强对外贸易管理

C.推行国家专卖制度

D.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最早规定“重罪十条”的法典是(A)

A.北齐律B.开皇律C.晋律D.北魏律

.自东汉至西晋,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D)

A.民族融合的加强B.北方政权力量小,不能抵挡

C.少数民族原居之地,阶级矛盾尖锐D.对汉族先进的经济文化的向往

.下列现代城市中,曾经是三国时期的吴国和东晋的都城,并有“六朝古都”美誉的是(C)

A.洛阳B.余杭C.南京D.杭州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分析说:“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曹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曹操“克绍”的关键之役是(B)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

.刘备身边的五虎上将是①魏延②关羽③马超④黄忠⑤张飞⑥赵云(C)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⑤⑥C.②③④⑤⑥D.①②④⑤⑥

.英雄者,胸有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这段关于"英雄"的见解出自《三国演义》中的谁之口(D)

A.诸葛亮B.孙权C.刘备D.曹操

.下列不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手工业发展表现的是(C)

A.吴.蜀的丝织业闻名全国B.建业.扬州是有名的造纸中心

C.能够使用推进器的战舰D.青瓷制作技术日臻成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①封建国家分裂,政权更替频繁②北方各国混战、民族融合加强③江南相对稳定,经济较大发展④氏族制度形成、发展并逐渐衰落(D)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从军阀混战局面向三国鼎立格局发展始于(A)

A.官渡之战后B.孙权据江东根据地后C.赤壁之战后D.刘备占益州后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祖国大陆的人们开始和台湾接触早在秦汉时期。台湾在三国是称为(A)

A.夷洲B.流求C.东番D.台湾

.下列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C)

A.江南经济迅速发展,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B.商品经济水平较高

C.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重要地位D.中原农耕规模缩小,经济停滞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手工业技术有所进步,下列各项能反映这一特点的是(D)

①吴培育出八辈之蚕,蜀盛产蜀锦②发明和推广灌钢法和铸铁柔化处理技术

③我国已经开始利用石油.天然气④纸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魏晋时期,丝纺织业的中心是(B)

①洛阳②扬州③益州④襄邑⑤建业

A.①②B.①④C.②⑤D.③④

.我国古代提出了绘制地图原则的科学家是(A)

A.西晋裴秀B.北魏郦道元C.北朝贾思勰D.萧梁陶弘景

.开始把字体由隶书转化为楷书的书法家是(B)

A.曹不兴B.钟繇C.王羲之D.顾恺之

.南朝政权更替频繁主要反映了(A)

A.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B.士族与庶族的斗争激烈

C.割据势力之间争夺激烈D.藩镇割据的延续和扩大

.南北朝时期的南北对峙的实质是(D)

A.两种经济制度的对立   B.两种文化形态的对立

C.两个阶级的对立   D.两种民族政权的对立

.三国时期,各国统治者都力图打破当时的均衡局面,这表明(C)

A.当时南方力量正在超过北方B.各国内部混乱,无法完成统一

C.统一仍是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D.统治者竭力维护割据局面

.西晋时期,能够形成统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D)

A.各民族的迁徙和交流B.南方地区的初步开发

C.特权地主势力的衰落D.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中,最能体现民族融合趋势加强的是(D)

A.整顿吏治B.颁布均田令C.迁都洛阳D.学习汉族文化

.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B)

A.新兴封建城市开始出现B.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

C.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D.引进农作物新品种并广泛种植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是(C)

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B.南方气候温湿,自然条件好

C.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D.南方战乱较少

.下列对十六国历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

①是少数民族建立的十六个政权②是与东晋并立的北方十六个政权

③各国政权混战,经济文化遭到破坏④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不包括(A)

A.促使鲜卑族文化进一步发展B.导致鲜卑贵族不断士族化

C.加速黄河流域农业的恢复、发展D.加速鲜卑族的封建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一大特点是(C)

A.胡汉差异逐渐消失B.汉族与少数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

C.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促进了民族融合D.少数民族由游牧经济转变为农耕经济

.下列古代土地政策中是北魏孝文帝颁行的是(A)

A.均田制B.屯田制C.租庸调制D.井田制

.士族制度在魏晋时期形成的历史根源是(C)

A.“劳心者治人”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B.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分散特点

C.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D.东汉后期军阀混战格局的结果

.曹魏屯田制和北魏匀田制的主要相同点是(C)

A.都是历史上比较完备的土地制度B.农民都享有土地使用权

C.都建立在招募流民垦荒的基础上D.都是封建土地国有制

.下列各项,属于魏晋时期矿冶技术进步的是(C)

①制造军刀技艺高超②百炼钢技术相当成熟

③发明了灌钢法④出现了谢平、黄文庆两位中国绝手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神之于质,犹利之于刃;形之于用,犹刃之于利。利之名非刃也,刃之名非利也;然而舍利无丑舍刃无利。未闻刃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这段话体现的观点是(B)

A.唯心主义思想B.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C.辩证唯物主义思想D.封建迷信思想

.前秦苻坚攻打东晋时,即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时的东晋丞相是(B)

A.谢石B.谢安C.谢玄D.谢灵运

.下列古史传说人物被商族奉为始祖的是(D)

A.神农B.后羿C.后稷D.契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A)A.“百家争鸣”B.戊戌变法C.新文化运动D.明末清初早期民主启蒙思想运动

.暑假是外出旅游的好日子。假如你已经去过我国最早的人类的遗迹,那么它位于哪个省(C)

A.北京B.浙江C.云南D.陕西

.某人画了一幅《孔子编书图》,图中反映了以下内容,指出其中有历史错误的是(B)

①房间里面烧着木炭取暖②墙上挂着一柄铜剑

③桌子上铺着白纸④墙上用楷书写着:仁者,爱人

A.①②③B.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

.我国历史上正式建立帝王年号是在(D)

A.夏时期B.周厉王时期C.秦始皇时期D.汉武帝时期

.我国历史上各个时期都不同程度地重视对西部地区的开发与管理。判断下列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且反映封建经济繁荣时期景象的历史古迹是(D)

①秦始皇陵兵马俑②云冈石窟③龙门石窟④莫高窟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③④D.④

.下列文化现象不属于东汉时期的是(A)A.造纸术的发明和开始外传B.中国古代数学形成完整体系C.佛教与道教并存的格局形成D.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成书

.编户制度下的农民负担国家税役的依据是(C)A.土地B.人口C.资产D.地区

                文章已于修改







































有哪些医院治白癜风
中科白癜风医院喜迎新年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henjingshuairuoazl.com/yzsjsr/4045.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神经衰弱症状及治疗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