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统一六国;南平百越,北击匈奴;建立皇帝制度;修建万里长城;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这个人就是——秦始皇嬴政。后人对他的评价却是残暴、无道。从历史角度来讲,他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没有几个皇帝能这样“褒贬不一”地名垂千古的了。对于他的子民来说,便是绝对的噩梦了。这也是我在参观完兵马俑之后发出的这样的感慨。
杜牧的《阿房宫赋》毕竟是唐代才写出来的,上学时我总觉得它运用了夸张的描写手法。毕竟项羽都把它烧了,也无从考证。在亲眼看到秦始皇陵时,我觉得如果阿房宫存在的话,大约也是世界奇迹的存在了。真想穿越回去康康……秦始皇兵马俑被称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兵马俑”打卡!秦始皇:名为嬴政,出生于公元前59年出生于赵国邯郸,13岁即位,岁亲政,36岁统一全国,50岁逝世于河北沙丘。1.问:既然秦始皇生在河北、死在河北,为什么会把陵墓选在西安临潼呢?答:因为风水。南边是骊山、北边有渭河——头枕山脚蹬川,世世辈辈做高官。而且骊山山北多美玉,山南多黄金,所以才选择葬于此。而且这个陵墓在他登基13岁时就开始修建了,直到他死,长达36年的修建时间,动用了7万刑徒为自己修建陵墓,(我觉得秦代的暴政之下,好人也成坏人了,才这么多刑徒吧),建成后这些人就全部被埋在地下做陪葬了。
.问:他的陵墓有多大呢?答:56.万公里!公里!公里!我没打错字!你也没看错。什么概念呢……台湾面积3.6万平方公里。大概15个台湾还多一半
横屏观赏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兵马俑方位都是朝前的,左右兵马俑是面朝外的,称为侧翼和后卫,是防止敌人突袭的。中间有38路纵队,成为主要战队。
3.问:这兵马俑是如何保存的这么完好的?为什么没有被土压坏?答:整个建筑都是土木结构的,可以看到土垛上有坑洼的痕迹,那是放了木头作为横梁,所以佣身所在的地方是中空的。
但比较遗憾的是,在陵墓建成不久被西楚霸王项羽毁坏过,眼尖的还隐约能看到碳迹,就是火烧的证据。初次发现兵马俑时是碎片满地,凌乱不堪的。现在目之所及的兵马俑都是后来专家一片一片拼接而成的。工程量之大,也堪称奇迹了。那么问题又来了……4.问:兵马俑是怎么发现的?
答:是当时大旱,一位村长为村民打井时发现的陶俑碎片,本来按照当地的习俗捡到这种碎片被认为是不吉利的,要放回原处埋起来才不打扰“瓦王爷”,BUT,在他身边刚好有一位上山下乡的知青觉得这可能是文物,就上报给博物馆馆长了。(芝士就是力量啊!)后人猜测也可能是守陵人世世代代这样传下来的,用这种说法保护着陵墓不被世人破坏。关于兵马俑(细节)
·找不到任何一张相同的脸——千人千面·兵马俑在烧制的过程中是分段操作的:上身是空心的,腿是实心的,脚下还有方形的踏板,这样就保证了重心,使其不会因为地震等灾害而毁坏。(有一次膜拜古人的巧思,有木有)。出土时候都有颜色。
·兵马俑的马的耳朵,设计成花瓣样式,也是意在形容它们机警。马也是分段烧制的,上身空心,腿实心,同时为了防止烧制过程中爆裂,留有通气孔就是马尾巴的部分。黄色箭头和蓝色剪头有明显的颜色区别,蓝色部分是经过炒土之后填埋的,种子蛀虫都高温杀死了。所以这也是附近不长庄稼的原因。也有说法是经过地下勘探和扫描,发现水银做的地下河流,经过渗透,致使草木不生。研究人员发现在封土堆下墓室周围存在着一圈很厚的细夯土墙,即所谓的宫墙。经验证,宫墙东西长约米,南北米,南墙宽16米,北墙宽米。“在修建宫墙的施工中,为了检测用泥土夯实的宫墙是否坚硬,施工人员会站在远处用弓箭射墙,若箭能插进墙体,修好的宫墙必须推倒重建。超出我们预想的是,宫墙顶面甚至高出了当时秦代的地面很多,向下直至现封土下33米,整个墙的高度约30米,非常壮观!”在土墙内侧,研究人员又发现了一道石质宫墙。关中地区历史上曾遭受过8级以上的大地震,而秦始皇陵墓室却完好无损,这与宫墙的坚固程度密切相关!(来自百度百科)跪射俑
它的侧面形状就像是陕西地形图,而且保存比较完整,被当做了旅游标识。外形如此相似只能说是一种巧合了吧,suchcoincidence细节才让人惊讶!侧边隐约可以看到红色衣服纹饰,身上铠甲的排列设置(肩部是下片压上片,为的是方便抬手射击;身上的铠甲是上片压着下片,为的是方便弯腰),手掌纹的清晰程度连生命线爱情线都清晰可见,鞋底的手工鞋子花纹也丝毫不含糊。袖子上的褶子也刻画得很清晰了。秦朝时没有统一的的军装,都是里面穿着自己的粗布衣裳,所以他的领子弄得那么厚重,也是为了防止铠甲磨破脖子。
下集预告是陕西省博物馆,陈列的展品是陵墓里的铜鸭子、铜鹅……可以说秦始皇建造了一个生物圈埋在他的地宫里。
军吏俑
这是一个高级军吏俑,咱们从上到下看:他的八字胡和刚才跪射俑又不一样,和络腮胡都体现将军威风凛凛的气质。后面的发髻条纹清晰,更加精致。胸前的蝴蝶结样式的装饰是功勋章一样的象征,级别越高个数越多。再看他的盔甲相比跪射俑更加精致细密,还有他微微鼓起的肚子——“将军肚”的来历,可以说很细节了!手势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手下杵着一把青铜宝剑。(当时文物修复没能一睹真容)当地的说法:“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骑兵鞍马俑
看马耳朵,像一个笔筒一样,形容它特别的机警。拴马的链子是青铜做的,仔细观察可以看到马绳是青铜丝连接的一段一段的,技艺可以说相当高级了。以前的秦国部队是拿人头换军功章,所以大大刺激了士兵们的战斗力,他们有的赤膊上阵,为了就是能争得荣誉,或许是为了挣口饭吃。(太残暴了)
青铜之冠——铜车马
秦铜车马一组两乘,因年代久远,两乘车出土时破碎成多片。两乘铜车马一为“立车”保护后者安全,一为“安车”皇帝坐的,均为古代单辕双轮车,并按秦代真人车马1/比例制作。铜车马整体用青铜铸造,使用金银饰件重量超14千克,由余个零部件用铸造、镶嵌、焊接、子母扣连接、活铰连接等多种工艺组装而成。(来自百度百科)车上很多焊接点都必须通过4倍放大镜才能看清。又一次跪拜古代的工匠人。马的尾巴是系起来的,为了防止和缰绳缠绕。(内心OS,秦始皇真的是手办爱好者)立车的伞(称为:华盖)是圆形的,车厢是方形的,象征着天圆地方的说法。厚度仅有mm-4mm。对,毫米!而且是一次性烧筑的,表面没有一丝裂痕,可以说青铜制造业已经相当发达了。
外面可以看到精美的花纹,这是1:比例制作的。巧思就在里面的人可以看到外面,外面却看不到里面。体现了皇家的威严。车轮侧面有铃铛(称为飞铃,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俩字),车在行驶的时候会有叮铃的响声,警示路人皇家车队来了,请避让。到现在,这架铜车马还可以转动,比如车轮,车门……
写在最后
再一次感叹古代工匠人的精湛工艺,又一次对历史词穷的赞叹,秦始皇陵到这里就介绍的差不多了,像金字塔一样,神秘又充满着吸引力……
————————
新春快乐,新型肺炎太严重了,大家都不要轻视,该戴口罩该勤洗手,希望武汉人民,哦不,中国人民早日度过难关!
更多原创内容
尽在麻烦小姐
本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henjingshuairuoazl.com/yzsjsr/4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