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不是剪头——我一直不明白为毛一到这天美发店都膨胀的不行了?剪头?不是得低头吗?我不!我要抬头!我要吃懒龙!
农历二月初二是中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俗称“春龙节”,也是土地神(福德正神)的诞辰,这一天也称“社日节”,要祭祀土地的。
从星宿(xiu四声)上看,指东方苍龙七宿星象,西汉的《淮南子.天文训》说:“天一元始,正月建寅”,己亥猪年的二月就是丁卯月,古代也称“月照蟾宫”。卯月初黄昏时,“龙角星”会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而整个苍龙的身子还潜在地平线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称“龙抬头”。《说文解字》里形容“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此图片来自网络)
元.《析津志》上描述元大都风俗时写有“二月初二,龙抬头。”这一天吃的面叫“龙须面”,烙的饼叫“龙鳞饼”,包的饺子叫“龙牙”……而且这一天不可以动针线,以防伤了“龙目”。体现出古人对龙的一种敬畏和膜拜。
至于“剃头”一说,大约是模仿“卯”字。卯,指万物从地下冒出的意思,生发之大象,五行属木,属相为兔,卦象为震,意味着万物复苏。大人小孩都要剃头、剪发,这之后重新长出的头发(fa四声),就是“新发(fa一声)出”的头发(fa四声),人自然也就随之扬眉吐气,也就增添了生机勃发的精气神。
而在二月二这一天家家户户吃“懒龙”,可以解去“春懒”。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吃了“懒龙”就可以不犯懒了。
不过会不会“懒上加懒”呢?
懒龙,是用发面蒸出的一种卷肉的长条形面食,做法很简单,首先:发面、和馅(肉馅里放大大葱)
一个方向搅拌肉馅至上劲儿放入葱碎将肉和葱略略搅拌,加入一点香油然后整形:蒸懒龙跟包包子的区别就在于整形,整出一长条形的,形似“鳞虫”。
面发好后擀成长方形,上面抹少许油放入肉馅后如图折起向前滚动至面皮的另一端捏紧边部上锅蒸30分钟即可。一只只白胖胖的懒散地躺在蒸屉上,“懒龙”出笼喽!
一般手作菌都会从短的一端卷起,这样可以多卷出几个层面(这次是从长的一边开卷的),最后再捏紧两侧边缝,蒸熟后切段食用。
不知道您有没有这种感觉,中国的传统节日民俗活动可能会随着时代跌宕而逐渐变换甚至消亡,但依附节日而生的饮食纪念却会代代相传下来,毕竟“民以食为天”啊。而这口腹之间、舌尖之上,又积蕴了多少世事变迁演变而来的故事,能说的和不能外传的,都囤于这一口之间。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您分享给身边的人,本文已发表在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henjingshuairuoazl.com/yzsjsr/10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