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二月初二,我国荆楚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
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
农历二月初二前后是廿四节气之一的惊蛰。经过冬眠的龙,到了这一天,就被隆隆的春雷惊醒,便抬头而起。
天上“龙抬头”的同时,春天也慢慢来到了人间,雨水也会多起来。
此时节,大地开始返青,春耕从南到北陆续开始。民谚“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题五谷丰登的强烈愿望。
因此,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
民间传说
一、农历“二月二”是传统的“春龙节”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民间一直有“理发去旧”的风俗。据说在这一天理发能够带来一年的好运。因为俗信有云“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的说法。所以很多人在腊月理完发后,一个月都不再去光顾理发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不过这一民间禁忌近年来已经逐渐淡薄。
二、“二月二”的说法流行于全国多数地区。这天民间一直有“理发去旧”的说法。为孩子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子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叫“剃龙头”,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有民谚为证:“二月龙抬头,孩子大人要剃头。
三、二月二日剃头流传到今天多年,从年清军入关开始,官方要求所有男子必须留那砂壶头,四周没有头发,中间一绺,编上个辫子。
汉族人不是这样,明朝以前,像十八岁以下的小孩,可以理发,一般理发的时候都剃光,光光的,什么都不留。
等到过十八岁弱冠之年一加帽子,这头发就永远都不能理了,一直到死都不能理,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所以汉族的男子是头上所有的头发都要留着,在上面也是要编辫子的,盘起来。所以汉族的男子是不理发的,但是清兵入关以后强迫理发,所以老百姓就有这么一个相约,正月谁都不理发,正月剃头死舅舅。
其实是“思旧”,所以叫“正月剃头思旧”,后来老百姓就叫“死舅舅”了。
四、俗语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
瑞之物,又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农历二月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素有“二月剃龙头”的说法。
民间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鸿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五、相传当年女皇武则天自立武周朝,面南称帝。玉帝遂降旨龙王三年不许周界有雨。龙王心慈,不忍见生灵受苦,甘犯天威,降了一场大雨,玉皇大怒,将其拿下治罪,压于山下。后因百姓日日为其祈祷,感动玉帝,将龙王释放。这一天刚好是二月二。于是,以后就有了“二月二,龙抬头”的典故。
二月二龙抬头风俗
祭龙
在过去,龙抬头节是祭祀龙神的日子,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到龙神庙或水畔焚香上供祭祀龙神,祈求龙神兴云化雨,保佑一年五谷丰登。不过,在很多地区,特别是南方,人们也把二月初二作为“土地公生日”,举行社祭,祭祀土地神。
撒灰
将灰撒在门前,谓之“拦门辟灾”;将灰撒在墙角,意在“辟除百虫”;将灰撒在院中,作大小不等的圆圈,并象征性地放置一些五谷杂粮,称做“围仓”或“打灰囤”,以祝丰年,将灰撒在井边,呼日“引龙回”,以求风调雨顺。
旧时民间还有“有钱无钱剃头过年”的说法。
以至于到现代后;人们还是有这个意想:整个正月里,理发店门可罗雀,生意很少。
而一到二月二这天,来理发的人就络绎不绝。对这一天来理发的人来说,重要的不是理发本身,而是讨个吉利,大家都来剃龙头。